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
2010-12-09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王某是昌乐县某公司职工,2009年5月3日,王某因与单位领导闹矛盾跟单位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2010年4月2日,王某与朋友聚会谈起辞职之事,朋友告诉他公司还应该给他一笔经济补偿。5月8日,王某到公司讨要经济补偿,但遭到了公司的拒绝。6月5日,王某到昌乐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起诉,要求公司支付自己经济补偿20000元。
庭审中,公司认为王某的请求事项已超过1年的劳动仲裁时效,王某的请求不应得到支持。王某认为,自己2010年4月才知道应当享受经济补偿的权利,5月,公司拒付自己经济补偿,自己的权利那时才被侵害,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自己请求仲裁的时效应当从2010年5月起算。
仲裁委认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这句话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并不是非得以双方当事人产生正面冲突为标志,而是从当事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时,在法律上就被认为是仲裁时效的起算之日了。通常对于因债务不履行而生的债权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从债务不履行起算。小王2009年5月3日辞职,公司没有履行支付经济补偿的义务,这时,王某就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劳动仲裁的时效应该从这时起算,然而直到2010年6月5日王某才请求仲裁,其申请仲裁确实超过了1年的劳动仲裁时效。
经调解不成,仲裁委最终裁决:驳回王某的申诉请求。
上一篇:这些证据你是否留心收集了?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