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伤待遇是怎么样规定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可能很多劳动者对于工伤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困惑,因为发生工伤之后,他存在的环节是比较多的,也就是有一个工伤认定环节和工伤的伤残等级鉴定环节,很多人对此都想要清楚了解一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伤待遇是怎么样规定的?劳动法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伤待遇是怎么样规定的?
目前国家机关和财政经常拨款支持的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参保缴费等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停工留薪期是指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并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的期限。停工留薪期含不稳定期和恢复期。不稳定期是指工伤职工在初诊医院抢救治疗期间,伤情尚未稳定,可随时发生影响愈后变化的时期。恢复期是指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平稳,逐渐恢复好转的时期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及时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按鉴定结论,享受相关待遇。
二、工伤职工旧伤复发需要确认停工留薪期的,依照此办法执行。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可以报销治疗费用,享受伤残津贴、伤残补助等工伤保险待遇。现实中,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往往需要立即救治,但在工伤认定进行之前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出钱。《工伤保险条例》对此作出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先行垫付治疗费用。
以上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伤待遇是怎么样规定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需要向大家明确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伤待遇当然也适合普通老百姓是一致的,比如说,有工伤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还有就是医疗费和误工费用等等,也可以咨询一下律师。
下一篇: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哪些?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
工伤待遇知识排行榜
- 01工亡待遇标准有哪些
- 02 停工留薪期限和待遇是什么
- 03工伤期间还有工资发放吗?
- 04 工伤保险待遇停止的情形
- 05职工因工致残的待遇
- 06怎样申报工伤事故
- 07未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 08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工资怎么算
- 09工伤补偿如何发放
- 10试用期发生工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