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仲裁诉讼 > 劳动诉讼 > 正文
被单位开除15年 律师法律来维权
2011-10-24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上诉人沈阳市艺术学校与被上诉人张民英因人事争议,产生纠纷。张民英于2007年7月首次提起诉讼。2007年8月2日,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立案审理,并于2007年11月13日做出(2007)于民权初字第1622号民事判决,驳回了张明英的诉讼请求。因对判决不服,张明英向本院提出上诉。2008年4月2日,本院做出(2008)沈中民一终字第666号民事裁定,以一审法院未对申诉申诉时效问题进行审查,案件事实不清为由,撤销了一审判决,案件发回重审。2008年12月10日,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对此争议重审后,做出了(2008)于民一初字第2171号民事判决。沈阳市艺术学校对前判决不服,向本院提起了上诉。本院依法由审判员宋刚但任审判长(主审)与审判员吴丽君、审判员陈桂艳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案件现已审理终结。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原审法院认定,原告张明英是被告沈阳市艺术学校教师。1994年9月1日,原被告签订书面协议书约定原告离岗经商,被告保留原告的公职,每月给原告发放基本工资,原告每年向被告交纳10,000元,协议期限1年。协议期满后,双方未续签协议。1997年6月23日,被告做出了对原告的处理意见,其内容为:“张明英于1993年2月,经前任校长同意搞三产,为学校年创收一万元,学校待遇不变。自1994年,不但不按年交费,而且经多次寻找音讯皆无。从1995年份停发工资至今。根据沈文发(1992)14号文件精神,学校领导班子决定,按自动离职处理。”该处理意见作出后,被告至今未向原告送达该处理意见。2007年7月12号,沈阳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原告超过仲裁时效为由,做出了不予受理通知书。

  原告在2007年7月12日领取了不予受理通知书后,于15日内向法院提取了诉讼,并于2007年8月2日向法院交纳了诉讼费。

  上述事实,有当事人陈述、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协议书、证人许继侠、刘禄春、李国安、史焕才、杨俊、孙雅琴的证明等证据在卷佐证,经庭审质证,一审予以确认。

  张明英一审诉称,我是单位的职工(教师,1985年到该校任教)。1994年9月1日,与被告签订离岗经商为学校创作经济效益的协议。在协议期间,被告照发工资,原告向学校交纳一万元,分两次付清。原告已交5000元,余下的欠款在被告违约停发原告工资后才未交纳,被告为未按双方约定的协议执行。学校从1995年5月停发原告工资自今,并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按自动离岗处理。现原告的人事档案仍在被告处,本人仍属于被告单位职工。因对处理意见不服,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沈阳市艺术学校(1997)7号对原告处理意见,恢复原职;案件受理费由被告承担。

  沈阳市艺术学校一审辩称:我单位与原告签订停薪留职协议是1994年9月1日到1995年9月1日。原告未按协议约定向学校交纳后期的5000元。在学校停发工资后,原告既未到学校要求补发工资,也未向学校补交其协议应交纳的5000元。在双手签订的协议期满后,原告未回学校,也没办理辞职手续,故学校按其自动离职处理,将其辞退。学校对原告作出的辞退意见,因找不到原告本人,故未履行 送达手续,但在学校内进行了公示。原告称不知道被学校按自动离职处理,也未因没享受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到学校找过,请求仲裁,因超过仲裁时限被沈阳市人事仲裁委员会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到法院诉讼超过诉讼时效,应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我单位对原告作出的处理意见有法可依,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认为:单位对职工作出的按自动离职是对职工最严厉的处分,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且必须书面通知职工。本案的被告以原告不回工作超过三个月按自动离职处理为由,作出对原告的处理意见,未送达原告,故该处理意见未对原告张明英发生法律效力,且原告的档案一直在被告处存放,应认定双方人事关系一直存续。

  关于被告提出的,原告到法院诉讼超过诉讼时效问题,因原告到法院诉讼超过诉讼后,法院自收到起诉状后,有7天的审查期间,故原告在2007年8月2日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并未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间。

  原审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当的答复》第一条、《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张明英与被告沈阳市艺术学校存在人事关系;驳回原、被告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沈阳市艺术学校承担。

  宣判后,沈阳市艺术学校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称:张明英在2007年7月12日领取了仲裁通知书,而起诉状的落款时间为7月27日,交纳诉讼费的时间为8月2日,一审法院认定张明英在收到仲裁文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属于认定事实错误;一审法院根据已经废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进行判决,属法律适用错误。因张明英在停薪留职合同期满后,长期不归,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二)对其作出开除处理,并报请了主管局批准,该处理意见正确,程序合法,应予维护支持。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驳回张明英的诉讼请求。

  张明英辩称:上诉人作出的除名决定未向当事人依法送达,没有法律效力,人事关系依然存在。 在收到仲裁文书后,于15日内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没有超过法定的15日的起诉时效。原判正确,应予维持。

  本院事实认定及证据采信情况与原审法院一致。

  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条规定中的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的计算并不包括当日,即有权起诉期日起算应当从实际收到仲裁文书的次日开始。故张明英一审起诉落款时间2007年7月27日距其领取了仲裁通知书的7月12日,并未超过15日,其起诉请求应立案审理。另,案件在一审法院重审中,法院对原审一审立案时间及审批过程进行了认真核查,确定张明英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出了诉讼,因法院自收到起诉状后,有7天的审查期间,故张明英在2007年8月2日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符合立案程序规定,并未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间。沈阳市艺术学校主张原判立案程序违法,无事实根据,不予采信。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给予职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须弄清事实,取得证据,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征求工会的意见,允许受处分者本人进行申辩,慎重决定。职工受到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者被除名,企业应当书面通知本人,并且记入本人档案。在批准职工的处分以后,如果受处分者不服,可以在公布处分以后十日内,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书面申诉。沈阳市艺术学校对账明英作出的离职处理决定,一直没有书面通知张明英本人,亦未采取法定公告等其他方式送达,且张明英人事档案一直在用人单位保管存放,其与张明英之间仍然存在人事关系的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应予维持。

  综上,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裁判意见客观、公正,符合常规。沈阳市艺术学校请求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张明英请求确认人事关系的诉请的上诉主张,无事实、法律依据,予以驳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一款(一)项规定,本院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延伸阅读:劳动法全文劳动合同法全文

更多劳动法内容尽在劳动法律网http://www.laodong66.com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