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回避
2013-08-23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核心内容:什么是仲裁员的回避?回避的理由是什么,申请回避的程序是如何的?下面,由劳动法律网小编给您详细介绍。
第一、仲裁员概念
仲裁员的回避是指仲裁员具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决的情形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自行申请退出仲裁庭,或者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退出仲裁庭。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员回避,仲裁员也可以自行回避。回避制度是仲裁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仲裁机构实行回避制度,是保障当事人平等行使权利,保证仲裁员公正处理案件的一项重要制度。规定回避制度的意义也正在于避免仲裁员的徇私舞弊、枉法裁决情况的出现,以保证仲裁裁决的公正性。
第二、回避的理由
回避的理由,又称作回避的条件或原因,亦即符合哪些条件,即构成了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的法定事由。各国仲裁法对回避的理由一般都作了列举性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对回避的理由作了明确的规定,《自贡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二十七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行向仲裁委员会披露并请求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前款(三)中“其他关系”系指:
(一)对于承办的案件事先提供过咨询的;
(二)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单位工作的;
(三)曾任或者现任当事人法律顾问或代理人的;
(四)因介绍案件谋取利益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事项。我国《仲裁法》及《自贡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上述规定,既便于仲裁员依照法定条件和自身情况自觉要求回避,又便于当事人及时地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从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因此当事人在进入仲裁程序后,有必要仔细阅读《仲裁法》和《仲裁规则》,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申请回避的程序
(1)回避申请的提出时间。
仲裁员自行回避的提出时间,法律无明文规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时间,则是有时间限制的。这种时间限制与诉讼时效期间是不同的,在法理上称之为除斥期间,即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间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当事人不行使权利,权利即消灭。因此当事人若未在上述期间内提出回避申请,其申请回避的权利即丧失。
(2)回避决定的作出。
无论是仲裁员自行提出回避,还是当事人依法提出回避申请,仲裁员是否回避,都要由特定的机构或特定的人员对回避理由予以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回避的决定。我国《仲裁法》将决定仲裁员是否回避的权利赋予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3)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当事人申请回避时应当说明事实和理由并举证,即所谓“谁主张、谁举证”。这样以便仲裁证据以进行审查,作出仲裁员是否回避的决定;也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回避申请权,拖延时间。我国法律和各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及仲裁员守则》对回避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以保证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如发现仲裁员有应当回避的事由,可能作出不公正的裁决,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提出回避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仲裁员资格
下一篇:劳动仲裁程序是如何的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
劳动仲裁知识排行榜
- 01劳动仲裁管辖地如何选择
- 02 劳动仲裁申请书格式和注意
- 03 如何避免劳动仲裁的风险
- 04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有多长?
- 05劳动仲裁怎么申请
- 06劳动报酬仲裁时效是多久
- 07劳动仲裁受理时间有多长
- 08劳动仲裁能否缺席判决
- 09如何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裁
- 10什么是仲裁时效中断及中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