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情形下,员工会不辞而别
虽然劳动法有规定员工离职要提前一个月向企业提出申请,但是在实践中总会有些员工是不辞而别,对于这些不辞而别的员工,一般在什么情形下会不辞而别呢?一般在这三种情形下员工会不辞而别,详细见下文。
因为劳资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同,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形下:
第一:企业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
企业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其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等情形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也就是说,企业存在过错行为时,劳动者可以直接离开公司,且不受提前三十天书面告知的限制;但是,请注意,劳动者仍有告知、办理工作交接等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员工不告知、不办理工作交接,这是第一种“不辞而别”情形。
第二:员工已经告知企业,但企业没有理会或者已安排好工作----《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企业没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过错行为,劳动者可以离职;此时劳动者的义务包括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企业、办理工作交接等。在这种情形下,员工不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企业、或不办理工作交接,这是第二种“不辞而别”情形。
第三:企业无过错但有特殊约定
实践中,企业和员工会事先协商一致签订特殊的协议约定,在约定中,企业明确了对员工服务期的要求,限制了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例如,“专项培训协议”就是这样的约定。此时,员工想要离职,除了要履行通常情况下的义务之外,还需要支付违约金等。员工打破特殊约定而离开的情况,这是“不辞而别”的第三种情形;这是一种延伸的“不辞而别”情形。
以上三种情形的不辞而别,分别是企业有过错、企业无过错、企业无过错且有特殊约定,相应地,员工在想要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时,所负的义务是由轻到重的。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对任何一项义务的违反,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便、损失和日后的风险。
综上,可知广义上的“不辞而别”,不仅仅只是指员工不打招呼就离开的情形,还包含着员工不办理交接、不办理离职手续、违反特殊约定等等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员工不辞而别不限于“不辞而别”的字面意思,而是包括员工在离职的各个环节中,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种种情形。
上一篇:应该如何处理事实劳动关系
下一篇:怎样才能算是童工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