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职业病 > 正文
如何破解新型“职业病”防治尴尬?
2016-04-17作者:未知来源:劳动法律网

  今年是《职业病防治法》施行15周年,国家规定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宣传防治职业病,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日前,媒体在走访长春部分劳动者中发现,新型“职业病”已成为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顽疾。业内人士呼吁: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关注“新型职业病”,迫在眉睫。

  现象:雾里看花的新型“职业病”

  据了解,传统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使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如今,“鼠标手、颈椎病、腰椎病、视力疾病”等顽疾被白领阶层劳动者称为新型“职业病”。由于这些职业病并非“名正言顺”,使劳动者遭遇维权尴尬。

  采访中,当媒体问到是否对新型“职业病”有所了解、是否认为自己也患有新型“职业病”时,许多劳动者均坦言,“不了解”,“没听说过”,不认为自己患有新型“职业病”。张晨是名就职于IT公司的白领,“脖子僵硬,眼睛干涩,腰椎疼痛……”提及这些痛楚张晨却不认为是疾患,“而是工作期间久坐引起的”。

  对于新型“职业病”用工单位也存在一定误区,“这些情况也算‘职业病’?”“从来没有员工因为这样的‘职业病’向公司请病假”“这些‘职业病’也未对员工造成什么明显危害”……在媒体采访多家单位中,90%的劳动者和用工单位都普遍存类似情况。

  尴尬:新型“职业病”如何定位?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认定必须具备4个条件: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6类,包含459项因素。而包括PM2.5、长期接触电脑等新因素还没有纳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范畴。而新型“职业病”并非国家法定职业病名录内的疾病。法律层面保障缺失,导致了用工单位对此类新型“职业病”的漠然、劳动者维权时遭遇尴尬。

  破解:关注与保障新型“职业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者年龄的增长,新型“职业病”会愈加严重,影响劳动者身心健康,甚至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应引起劳动者及用工单位的高度关注。

  省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相关人员表示,用工单位应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让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病防治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等民主权利,从而保证其健康安全。同时,用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体系,从源头上保护劳动者健康。此外,全社会应共同关注新型“职业病”防治,相关部门要加快立法进程,尽早将其列入到国家法定职业病范畴。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要增强对新型“职业病”自身防护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