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可能更棘手
2007-05-18作者:未知来源:劳动法律网
张馨月
在2000年~2005年人均产出实现63.4%增长速度之后,中国或许仍将面临长期劳动力转移的更棘手问题。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在2009年,这个转变会带来城乡劳动者工资的增长。
不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就业扩张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沿着资本集约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轨道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侯东民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劳动力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减弱这种趋势今后会更加明显。“目前,各方面的动力都在推进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提高人均产出。”
他表示,伴随着这一趋势同时出现的,将会是单位GDP增长对劳动力吸纳的减少,这对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曾表示,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面临剩余劳动力短缺的重大转折,急需把经济增长转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
侯东民并不认可“人口红利”的说法,在他看来,中国未来将要面对的是巨大的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在他看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相当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出来,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才能形成红利,不能转移出来,只能形成压力。
“产业升级将延缓以往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伴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将是非常长期的问题,不是马上能够解决的。”侯东民说。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