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劳动力转移可能更棘手
2007-05-18作者:未知来源:劳动法律网

张馨月
  在2000年~2005年人均产出实现63.4%增长速度之后,中国或许仍将面临长期劳动力转移的更棘手问题。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在2009年,这个转变会带来城乡劳动者工资的增长。

  不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就业扩张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沿着资本集约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轨道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侯东民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劳动力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减弱这种趋势今后会更加明显。“目前,各方面的动力都在推进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提高人均产出。”

  他表示,伴随着这一趋势同时出现的,将会是单位GDP增长对劳动力吸纳的减少,这对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曾表示,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面临剩余劳动力短缺的重大转折,急需把经济增长转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

  侯东民并不认可“人口红利”的说法,在他看来,中国未来将要面对的是巨大的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在他看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相当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出来,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才能形成红利,不能转移出来,只能形成压力。

  “产业升级将延缓以往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伴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将是非常长期的问题,不是马上能够解决的。”侯东民说。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