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大学毕业生3年均换2次工作 主动离职达88%
2010-08-03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时下,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仍有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总是留不住人,青年员工频繁跳槽。

  不久前,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其中,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而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广州锐旗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曾指出,他们对珠三角部分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后留下来的竟不到20%。为此,有的企业招聘时刻意回避应届生,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患上了“名校恐惧症”。为此,有媒体报道,如今部分企业为防止员工跳槽,竟扣押他们的毕业证、户口迁移证等证件。

  为何当前应届生就业后难过“三年之痒”?《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当下毕业生跳槽更为前途而非“钱途”。在对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居首位,占31%,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25%),第三位为“想改变职业或行业”(13%)。

  沈阳某人力资源公司在2006年对沈阳青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3%的青年会因“发展空间小”而考虑换工作。这一因素成为影响青年跳槽的首因。

  可见,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利益了。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年轻人跳槽原本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正常选择,无可厚非,但如此频繁的人才流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认为,年轻人热衷跳槽会使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跳槽年轻人的数量如此之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教育中产学脱节。”查建中说,一方面,如今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对毕业后的就业环境不了解;另一方面,企业除了能看到学生的表面情况(如文凭、考试成绩)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也缺乏了解。

  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其中,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更是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

  查建中还指出,由于缺乏能力和自信,如今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时抱着“先找一个、委曲求全”的想法,于是选择从低做起,以期望将来弥补缺乏实践经验这一弱点,然后再跳到较好的单位和岗位;而不少企业又因急于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录用新人。“求职方和招聘方之间就像在进行一场盲目的速配,当然难以维持长久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最终发现自己“找错了单位,进错了行”的情况自然在所难免,觉得企业难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一种必然。

  不过,查建中强调,毕业生热衷跳槽,也与众多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不无关系。“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前景不明朗,自然留不住人才。”查建中说,当前许多企业缺乏创造性,奉行“拿来主义”的原则。同时,不少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政策,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和培训。这让很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看不到未来。

  此外,有学者认为,当前部分用人单位“论资排辈”、“不唯才是用”、“重关系轻实力”等环境,也让很多青年员工难以专注于工作,甚至产生“不靠资历”、“不靠关系”难以升迁、发展的观念。

  面对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重前途而非“钱途”,查建中建议,当下的企业应转变观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与人力资源政策,让青年员工感到自己的才华有空间施展,并让他们看到,勤奋努力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对未来发展和升迁有明确预期。这样一来,年轻人又怎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呢?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