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堪忧 待遇不如家政工
2010-08-25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8月16日,从全国各地招聘的100多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和4位执行校长在北京昌平进行首次培训。9月,他们将到昌平区的5所合法打工子弟学校任职,这也是在京的打工子弟学校首次大规模招聘教师。

  据长期追踪研究打工子弟学校问题的北京大学教授韩嘉玲博士近期发表的论文介绍,目前,北京有300所打工子弟学校,有6000~7000名教师,他们在高劳动强度、低工资和没有任何社保和医保的条件下,默默地担负着北京地区十余万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通过对这个群体的大量走访调查显示,他们的劳动生存现状极为堪忧。

  拆迁拆出了教师的权益问题

  5月18日,记者在北京西三旗半塔村碰到尹老师,她说:“这几天我住的村子要拆迁,房东让我们搬家。原来想家里没什么东西,可打开柜子一看,全是过去的学生作业,还有一张小孩子的检讨书。我真舍不得扔,还得找地方搬呀!”

  据尹老师说,来北京5年,她已经搬了若干次家,每次都有很多损失,而得不到任何补偿。她问:“每一次拆迁,政府都给房主许多补偿,我们这些被四处驱赶的居住者的损失怎么算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随着北京对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力度加大,使得过去在这些地方扎根的打工子弟学校面临拆迁,大多数学校随原址而消失。对于就读儿童已经出台同城待遇,虽然目前还没有在全城实施,但毕竟是一个希望,孩子们可以就近入学。然而,对于学校和老师则没有那么幸运。如朝阳区拆迁,在那儿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工作已十年的赵老师,因为学校没有了,也只能一无所有地离开了。办学的因拆迁而倾家荡产,教师也拿不到一分钱的遣散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淀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位老师事先了解到学校要拆迁的情况后,联合多位老师与学校沟通,每人最终按《劳动法》获得一笔遣散费。据北京打工子弟教师之家的王春华老师介绍,他们多年的追踪调查显示,这类情况很多,但绝大多数老师是拿不到遣散费的。

  按照《劳动法》,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必须给予一定的遣散费。由于目前许多打工子弟学校是未经教育管理机构审批而存在的,因此,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权益无法与正规学校的教师权益相提并论。

  韩嘉玲博士的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以女教师为主,多数学校女教师的比例超过70%以上。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其中来自河北和河南的教师所占比重最大。部分本地退休教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中。

  他们年轻。主要的师资力量集中在18~30岁年龄段。2/3以上的老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一半以上的老师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包括大学本科学历。各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蓄水池。

  劳动强度远超法律规定

  老师们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劳动强度大。为了降低成本,打工子弟学校一般只聘用有限的老师。许多学校实行包班制,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或主要课程。一般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个班级大约有40人,有的甚至超过70人。由于打工子弟的流动性大,学生往往面临课业的衔接问题。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习差异性大,因此对教师教学的挑战更大。

  他们工作时间长。多数教师每周的课在25课时,部分教师达到25~30课时,调查中最多的有32个课时。一般教师平均每天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达9~10小时;包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连中午休息时间也要陪学生在教室吃午餐;有校车的学校,教师还要承担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工作,工作时间就更长。

  打工子弟学校设备差,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绝大多数学校严重缺乏教学设备与资料,除了上课必备的教科书外,连基本的教学参考书与课程标准都没有给老师配齐,更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有的学校因为资金缺乏,致使教室里暖气不足,教师与学生只能忍受严寒。还有部分学校为了节省开支,甚至连老师上课后洗手的自来水都无法提供。

  保障问题未获解决

  调查显示,老师的生活非常艰苦,一般吃住都在学校。多数学校所提供的教师宿舍都是非常简陋的,有的学校十几个人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上下铺的床要挤4个人。外地老师一日三餐一般都在学校吃,而管理后勤的一般都是“校长”的亲戚,吃的也非常简单。

  他们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却是低工资,并且没有任何劳动权益保障。目前,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大约是800~1000元。在2009年上半年调查的学校中,仍然有49%的教师收入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水平800元。这与北京市2008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3726.25元相去甚远,甚至不如北京市家政工的工资水平1200~1800元。

  打工子弟学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寒暑假期间不支付教师工资,只有个别学校补贴教师200元生活费。一年12个月,老师只能拿到9个半月的工资。多数老师经济非常拮据,虽然身处首都,却与世隔绝地生活着。很多教师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去打工挣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曹靖华老师的人品、师德与教学能力在这个圈子里有口皆碑,但他有一个外人不知的伤痛。女儿是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手术,每个月的钱全部攒下来还是不够,他就利用两个假期到工地搬砖,一天80元。对于他来说,一睁眼这一天要挣80元钱的目标在等着他。幸运的是,他的女儿通过手术恢复的很好,而同事们事后才知道他的这段特殊经历。

  韩嘉玲博士的调查显示,在北京市除了两所项目试点学校外,其余所有的打工子弟学校都没有与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给教师办理社会保险,教师的合法劳动权益都得不到保障。

  在学校,教师也是打工者,对学校工作没有发言权,校方随意解雇教师,教师请病假要自己掏工资请人代课,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克扣工资等等。

  这些承担着北京十余万流动儿童教育的教师,就这样孤立无援、贫困无奈地生存着。为什么在连生存权都难以保障的条件下,这数千人还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呢?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个群体的职业技能有限,但他们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学校教师无论在教学上或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上,大部分能获得家长及学生的认可。针对教学水平,以流动儿童学校教师与流出地教师相比较,46.7%的学生认为比流出地学校教得好。

  一位业内人士说,校长是老板,通过办学都买房又买车,他们从老师的劳动和学生的口中获利。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打工子弟必须得有学上,打工子弟学校大多不具备起码的办学条件,如果政府投钱到这类不规范的学校,形成学校的资产,等想收回时还得花更多的钱,等于国有资产的流失。

  记者了解到,在乡城结合部有许多建设工地,农民工大多带着孩子,只要插上一块木板说这儿有学校,不管什么条件,就会有孩子来报名上学,这是目前打工子弟学校生生不息的原因。政府有职责来承担这类三不管地带孩子的上学问题,否则,给一些不具备条件办学的人和机构以机会,受损的是我们后代的利益和教师队伍的健康。(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