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卖水果老太自学法律为患病被辞退的儿子索赔
2010-08-28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今年60岁的龚惠文,在常人眼中,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摆水果摊的老太太。可在汉阳郭茨口庙东湾街坊看来,龚惠文这个老太太不容易,更不简单。

  8年前,龚惠文的长子因患有精神分裂症,被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仅对其进行2080元的经济补偿。为给儿子讨个说法,仅有小学文化的龚惠文,一边摆水果摊,一边看法律书籍。随后,她走上了长达8年的维权之路。前后历经7次判决,终于为儿子讨回公道。近日,其子获赔各类经济赔偿12.7万余元。

  含辛茹苦

  丈夫去世独自拉扯大两个儿子

  汉阳郭茨口庙东湾一个路边简易小屋,就是龚惠文的家。

  龚婆婆是蔡甸人,丈夫早逝。29岁那年,她带着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搬至汉阳郭茨口,以卖水果为生。

  提起最难熬的时候,开朗的龚婆婆眼眶泛红,当时长子小宇(化名)进入技校,次子考入武汉大学。她起早贪黑卖水果,每天中午就着街坊塞来的两个馒头当午餐,还是难以负担两个儿子的生活用度。“实在顾不过来,一个星期只能给一个儿子生活费,另一个就先‘欠着’……”

  至今,龚婆婆还在为小宇的病耿耿于怀,“当时为了多挣钱,很早就出门,天黑才回家,住的房子也是租来的。”龚婆婆说,自己根本顾不上与儿子们交流,更没有发现小宇的心理有些异常。

  命运多舛

  长子患病被辞退赔付过低

  1993年,小宇进入武汉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并与该公司签了10年的用工合同,每月工资500多元。

  本以为长子找到工作,负担能有所减轻,可龚婆婆渐渐发现,小宇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他下班回来就说,领导不喜欢他,不想干活。”最初,龚婆婆苦口婆心地开解他,到后来,小宇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开始打骂母亲。

  1996年,小宇被武汉市第五医院确诊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逢换季和下雨,小宇就容易发作。龚婆婆不怕儿子恶言相向,不怕儿子拳打脚踢,就怕儿子无故出走。有一回,小宇连续失踪了5个月,幸好在黄冈被亲戚发现送了回来。龚婆婆记不清有多少回,发现几天没回家的小宇,浑身是伤坐在家门口,“问他去哪里了他也说不清,被人打了也不知道反抗。”1999年,汉阳区残联给小宇办理了残疾人证,定为精神残疾一级。

  精神出现问题,并且长期旷工,小宇已经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2000年,公司以“分流”为由单方面解除了与小宇的劳动合同,并支付了2080元的补偿金,。接到解职信,龚婆婆已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公司的补偿竟然这么低。

  龚婆婆说,自己只念完了小学,根本不懂法,只知道按2080元算,公司每月只赔了小宇260元。她找到劳动部门,由于小宇属于残疾人,劳动部门并没有批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龚婆婆再找公司讨说法,但不久公司又将小宇按正常人辞退,要求劳动部门批准,并对小宇的精神分裂症提出质疑。

  艰难维权

  一边卖水果一边熟读法律书

  到底该怎么办?龚婆婆说,她开始通过法律途径,帮儿子维权。

  街坊称,前几年,龚婆婆操碎了心。因家中有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另外小儿子还在读大学。为维持一家生计,每天天不亮,她就赶到水果批发市场进水果,然后再拉到郭茨口庙东湾街段去卖,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有时间她还要不断地跑法院、跑劳动仲裁部门,递交起诉书、申诉书等文书。

  这期间,原本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龚婆婆,开始看艰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平时,她在家中没时间看,就趁出摊卖水果的时候,一边卖水果,一边看《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文书,并比对着其中的规定,看哪些规定对儿子的维权有用。

  龚婆婆也成为当地的“法律名人”。有时候,龚婆婆帮儿子维权没出摊时,有买水果的市民往往就会问,那个看法律书的卖水果的婆婆哪去了?

  龚婆婆说,她通过学习《劳动法》等法律条文,发现对重度残疾病人,工作单位不能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而她的儿子属于一级精神残疾病人,所以她认准了这条理,并决定持之以恒地为儿子讨个说法。

  奔波八年

  帮儿子讨回12.7万元赔偿

  2002年初,龚婆婆开始不辞辛劳地替儿子讨公道,她先找到儿子的公司,公司称申诉期已过。她又找到劳动部门,工作人员说劳动仲裁的时间也过了。她又找到江岸区法院,结果再次被告知过期失效。一晃四年过去了,2005年上半年,她又将此事申诉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失望而归。

  2006年开始,龚婆婆先后向省、市有关部门寄出上百封信,反映儿子的劳动纠纷。与此同时,汉阳区残联、汉阳区法律援助中心也开始介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多方面的努力,2008年上半年,在省、市检察院的支持下,龚婆婆终于迎来希望的曙光,武汉市中院终于同意江岸区法院对龚婆婆儿子的劳动纠纷进行重审。2008年底,江岸区法院判定双方仍存在劳动关系。对方不服上诉,2009年年底,武汉市中院再次裁定确认双方的劳动关系。

  龚婆婆感慨地说,前后经7次判决,她终于为儿子讨回公道。不久前,儿子获得各类经济补偿等共计12.7万余元。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