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再就业背后的民生焦虑
当提到“月光族”时,人们往往与小青年联系到一起。然而,报载在物价飞速上涨,而工资不涨的情况下,一群曾经为了国家奉献出青春,坐等安享晚年的退休职工却尴尬地沦为了“月光族”。没有安全感的生活让这群人开始想方设法再就业。于是,我们的爸妈又开始上班……
最近,有关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题引起了公众热议。不少人担心老人推迟退休会抢年轻人的饭碗。当然,我并不排除有的老人闲不住,希望发挥余热,让生活过得更充实。但是看了高物价催生“月光族”老人,老人无奈再就业的新闻,令人五味杂陈。“月光族”老人主动“延长退休年龄”再就业应对物价上涨,既让年轻一代汗颜,也值得政府反思。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1至8月,CPI同比上涨2.8%,较前7个月扩大0.1个百分点。“高烧”不退的食品价格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要推力。数据显示,8月当月,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5%;城市上涨3.4%,农村上涨3.7%;消费品价格上涨3.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对于高薪族与待遇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来说,物价上涨或许没有太大的感觉。可对普通企业退休职工来讲,物价上涨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我国退休职工养老金连年增长,但是仍然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退休职工除了赡养耄耋长辈以外,由于子女面临住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压力,老人还要“水往下流”。他们不得不重出江湖再就业缓解物价上涨,经济窘迫的压力。在我看来,老人无奈再就业实际上是一面民生镜子。照出了民生之艰。
除了居民感受最深的食品涨价以外,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不少行业都出现了涨价苗头。自来水涨价、天然气涨价、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多座城市出租车价格调整。涨价风潮再起,百姓的消费信心再次受到打击,百姓对物价越来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刺激百姓脆弱的消费神经,百姓对物价问题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焦虑感。如何减轻相关行业的涨价压力与百姓的生活成本,值得思考。
在我看来,“月光族”老人再就业,一方面提醒政府在物价(尤其是民生物资价格)方面体现责任担当,在平抑居民消费价格、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要继续关心退休老人生活,提高养老待遇,完善养老服务。让老人衣食无忧、安度晚年。
总之,只有切实解决好衣食住行医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让普通百姓分享发展与改革的成果,避免“月光族老人”再就业的新闻灼痛我们的眼球。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