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就业形势回暖拉高毕业生"底气" 身价与菜价齐涨
2010-11-15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当毕业生人数达到小高峰,恰巧又遇到就业形势普遍回暖的招聘大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会如何?昨天,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布的紧急通知,或许会透露一点“玄机”——“因地方有限坐不下了,提醒单位暂停申报本周末的招聘会”。本周起,针对毕业生的各类招聘会将接连登场,不仅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人才大集”将在11月20日登场,各类校园招聘会也是“连轴转”。

  就业形势看上去不错

  据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毕业生或许是近几年人数最多的一年。毕业生达到小高峰,是否会带来艰难的就业形势?

  “岗位多,今年毕业生找工作的整体形势还不错!”昨天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1月20日,这个日子对毕业生们来说意义重大,一年一度的“江苏省暨南京市2011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将登场,21日还将举办研究生专场洽谈会。今年单位参会的热情超过了任何一年,他们人才市场不用像往年一样去挖掘岗位,单位主动打来要求参加的电话就接不过来了,平均每人一天要接40个电话。公告发出去三四天,招聘展位就被抢光了,仍有源源不断的企业要求入场。为此,他们不得不发布紧急通知:“定于11月20日、11月21日召开的公益供需洽谈会因展位有限,目前1000余个展位已全部订满,现暂停申报。”

  “今年招聘高峰期整体前移,越来越多的单位提早安排招聘计划,入校‘抢人’时间提前了,规模和需求量也扩大不少。”南京一些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透露,今年企业的“校园招聘战”从9月份一开学就悄悄打响,目前已趋火热,“企业增招明显,比去年增加了六成,同时薪资也有所提高,去年还有看到1300元的起薪,今年1500元以下的几乎没有,不少企业还表示薪水也可以‘谈’。”

  学生心理预期提高

  就业形势好转,让不少应届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挑选余地。在上周六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的公益招聘会上,南林大的硕士毕业生小吴告诉记者,他的手中已经有两个offer,但目前尚未做出最后的决定,原因是企业给出的薪水低于他的心理预期。“现在给我的薪水是税前3000元,但因为住房公积金等交得较多,各方面一扣除,我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现在包括菜价等多类物品价格上涨得那么厉害,2000元怎么够生活?”吴同学告诉记者,他的心理价位为税后3000元,所以他决定继续看看,最迟到明年4月再签约也不迟。

  记者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及心理预期普遍有所提高。“我曾经向去年的师兄咨询过,他们当时签的月薪工资是2200元,可以说,今年比去年的形势好多了。” 南京理工大学的王同学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在校园招聘会上了解到,今年国企开出的月工资是2500元,民企的底薪是3000元。其中有家核电厂开出的工资相当诱人:见习期间年薪6万,转正后年薪10万。因此,他的心理价位为年薪5万元。

  专家提醒:别在“牛市”挑花眼

  “就业形势回暖,不可能代表所有职位都是需求旺盛的,还需对自己的求职意向有个客观认识。”有关负责人表示,毕业生们不要盲目乐观,即使在就业机会多的时候,也会有人因为求职不当找不到工作。

  由于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数量都在增加,在就业形势趋好时,大学生仍需通过充分的准备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关注外部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大学生求职时,重点还应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全面搜集了解各企业的招聘动态,这样才能赢得主动,赢得踏入职场的先机。“如果有比较心仪的岗位,应尽早确定下来。”他建议,现在还没有到慢慢挑的时候。虽然企业招聘人数增多,但是他们的要求也在提高。虽然随着物价上涨,职场新人的生活压力更大,但是自己开出的起薪,老板不一定能给你,你必须拥有和你要求的起薪相匹配的能力。

  调查:大学毕业5年内 人均年薪5万多

  大学生毕业后,喜欢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吗?平均每月能拿多少钱?南京大学校级暑期实践团队“寻找我们”对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南京高校毕业生职业流动情况”调研,历时三个月,近日调研报告正式出炉,毕业1到5年的南京高校毕业生,工资收入大都集中在2000元~5000元/月。

  毕业生是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调查显示,在初职获得途径中,占据第一位的是校园招聘,占总数的52.2%,其次为网络招聘和人才交流会,而依靠父母或亲友推荐介绍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排在第四位。

  调查发现,毕业生们的第一份工作,在三资企业工资拿得最多,平均在85278元/年,而拿钱最少的是在个体经营单位,仅39500元/年,总体来看,毕业生们的总体年平均收入大致为56554元。学历与收入是成正比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以大专院校、三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居多,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985”高校毕业的学生占据明显优势。

  哪类单位工资高、待遇好呢?调查结果让人有些诧异,党政机关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福利待遇,并不算突出,相较而言,三资企业、国企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更好。那么,为何大家挤破头也要往党政机关钻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建国表示,从毕业生的反映来看,主要是因为在党政机关工作比较稳定,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社会声望也较高,造就了毕业生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社会上曾有人抱怨,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安分,喜欢跳槽。这次调查显示,打算在近期内更换工作的毕业生仅占17.3%,而78%的工作者在短期内并没有换工作的意愿。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