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371万人创收53.7亿元
11月17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西藏230万农牧民新的增收点和农牧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西藏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7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3.7亿元。预计“十一五”末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4000元,年均增长逾14%。
对西藏来说,农牧民转移就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西藏有230万农牧民,近年来,随着农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规模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产业开始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对于地理位置偏远、出行运输成本较高的西藏来说,向外转移众多的剩余劳动力也存在实际困难。
幸运的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全国加大援藏力度,西藏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高原大地上的各种投资建设项目更是风起云涌,城镇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为西藏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了使农牧民在社会上就业时有一技之长,西藏大力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初步确立了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培训促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据统计,在过去5年,西藏举办各类培训班共2012期,5.4万农牧民从中获益。
林芝县八一镇公众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而如今村民发展起红火的生态民俗旅游,开办起家庭旅馆,村子变成了深受游客欢迎的“古生态园”,自家产的核桃、苹果也不愁销路。去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500元,现金收入5340元。
在近日公布的西藏“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里谈到,在未来5年,要进一步提高农牧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增加农牧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十二五”期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需持续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实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工作提出的重要目标。
据了解,西藏将在未来从多个方面,如建立具有西藏特点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就业需求;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技能和素质;改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环境等,“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
下一篇:安徽望江县拓宽育龄群众就业渠道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