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2010-11-18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从今年7月1日开始,河南、陕西、安徽、海南等省开始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各省的上调幅度均在20%以上,其中海南三类地区的工资增幅达41.7%,平均增幅达37%。8月17日,青海宣布于9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成为今年第27个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此外,企业也在招工难、工人集体诉求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下,纷纷增加工资。舆论普遍认为,这为下一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也有一些杂音,担心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我国利用外资,担心企业无法承受工资的过快增长而减少招工,甚至担心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其实,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担心是多余的。相反,最低工资标准的大范围提高只是对长期低工资的滞后补偿,它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的地区失衡和供求失衡问题,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仍然是滞后的有限补偿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从平均工资来看,我国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也长期低于经济增长。并且,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劳动报酬比重和平均工资不能真实反映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根据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208家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从2006年的6.72倍扩大到2008年的17.95倍。根据全国总工会第六次职工调查所获资料分析,2008年,7.75亿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

  可见,提高那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过是对以往劳动力价格,特别是低端劳动力价格被压抑的一种滞后补偿,并且是非常有限的部分补偿。实际上,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相对于不断上升的生活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目前工资水平还是非常低的,难以靠工资收入过上体面生活。

  企业能够消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

  担心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甚至搞垮企业,纯粹是杞人忧天。事实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不到10%,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总成本的影响非常有限。如上海市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2002年为8.1%,2006年下降为5.6%,2008年进一步下降至4.9%,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烟台市2010年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3.98%。中国动向 (集团)首席执行官秦大中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称,尚未感到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中国动向带来明显压力,当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公司生产成本2%-3%,预计明年仍将保持在该水平。可见,企业利润空间很大,完全有能力增加工资。并且,中国制造业工人一小时的薪酬只有美国同行业工人的4%。即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工资水平也处于下游。目前,中国的薪资水平仅相当于墨西哥的1/3,巴西的1/4。申银万国最新报告显示,2001-2009年,中国工资平均年增速为14.4%,而劳动力生产率平均增速为18.4%,能够消化劳动力成本上涨。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严重低估,如果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速20%,至少能持续9.29年。

  当然,部分低效益企业的转移不可避免。这种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是转移到国外,也是正常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并没有因此垮掉,有的只是产业升级。至于少数经营不善的亏损企业,破产也是不可避免的。难道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不应该破产吗?!

  有人担心提高工资标准会吓跑外资。事实如何呢?根据韩国 《中央日报》记者的调查,虽然也有人提出去越南、印度等地,但多数人认为没有任何国家具备像中国一样的生产条件。他们所说的 “不能撤离中国的原因”的核心是生产与市场的合一。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已经不完全是低廉的劳动力,关键在于巨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根据商务部调查,外资看重中国的几点因素并未改变。首先,63%的外资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未来潜力。其次,中国相关产业配套比较完善。最后,中国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由此可见,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不会导致外资的大规模撤离,反而有利于地区经济结构合理化,缩小东西部差距,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据报道,为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富士康将把主要生产线由深圳迁往河北廊坊,同时将在郑州市建立新工厂。内迁成为相当多大型电子代工企业的选择,重庆、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成为首选。可见,大陆成熟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庞大的内销市场,使得其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德勤最近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未来五年内仍是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印度排名第二位,五年后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均告后退。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

  有观点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提升将导致企业减少招工,从而增加失业。事实恰恰相反,导致企业减少招工的直接原因是订单减少,根本原因是欧美的金融泡沫和亚洲的出口掩盖下的需求不足 (主要是低工资导致的消费能力不足)被金融危机暴露。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是消费不足,而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低工资。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但现在,投资受制于生产过剩,出口受制于欧美经济衰退。因此,唯一出路是扩大内需,而提高工资标准可以提高消费能力,从而创造需求增长空间。可见,提高工资标准对中国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推动国内消费,使中国经济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提高工资标准增加了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直接提高了消费能力;而与之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内迁将加速中西部城镇化,亦可促进消费,从而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美国的历史经验也证明,工资增长是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中国今天的情况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很像,美国当年恰恰是依靠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走出困境的。即通过保护集体谈判权大幅度提高了工资,从而提高了消费能力;通过确认社会保障权,释放了消费能力,结果美国获得了持续的繁荣。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