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12余万员工“工资集体协商”
截至10月底,全市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协商”工资合同的总人数达到122903人。其中,区域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113个,涵盖个体工商组织887个,覆盖职工96882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45个,涵盖中小企业522家,覆盖职工26021人。
为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保定市将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和职工工资增长率列入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工会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小组,市、县、乡三级联动,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强力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解决不会谈。今年以来,举办市、县、乡三级工会民管干部培训班、工资指导员培训班、职工代表培训班132期,培训人员2510人次,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和工资构成理论、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程序、协商技巧等知识,有效化解企业职工“不敢谈、不会谈、不能谈”的问题。
破解协商难。针对一些民营经济规模小、平等协商难度大的情况,坚持条块有机结合,依托行业协业、行业工会,有效破解区域行业协商难的问题。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按照区域依托乡镇工会与企业协商,行业依托行业协会、行业工会与企业协商。顺平县高于铺镇工会将规模小的各塑料企业纳入行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中,解决了小型企业职工流动性大、工资不能及时兑现、不能随着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等难题。
履约有保障。按照“区域谈保底、行业谈标准、工资要增长”的要求,把握协商实质,健全保障机制,努力使每一名职工受益。为保障协议的有效履行,市总工会建立健全4项履约机制,即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一线参与制度,指导员巡视督导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和评比表彰制度,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企业年检、企业经营者评先、选劳模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保定市总工会还借助行业建会的契机,全面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全市55826名新增会员中,做到了“哪里有职工,哪里有工会组织,哪里就有协商建制”。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