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赐昱:尽量争议不出厂

在温暖的“家”里学习成长
赐昱鞋业(深圳)有限公司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嶂背工业区,是龙城街道辖区内最大的台资企业,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赐昱有一个企业理念,叫“以人为本、永续经营”,就是让员工不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生产工作者,而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独特的大学式生活,让很多员工在赐昱有了特别的感受和经历。
据统计,赐昱免费中专班开办五届来,共培养内部学员300多人;大专班开办一届来,共培养内部学员50多人;电脑培训班开办30多期来,共培养内部学员3000多人。这种关心的背后,是党群组织机构健全提供的体制保障。赐昱公司于2000年5月成立团委,2002年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工会委员会,同时,女职工委员会也宣告成立;2007年3月,赐昱公司党支部成立,实现了“群建促党建,党群共建”的局面。目前,赐昱公司有23名专职党群工作人员,每年享有300多万元专项经费,肩负着“职工福利、职工权益保障、员工培训、安全生产、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与员工息息相关的职能,闯出了一条“群建促党建、党群共建”的新路子。
从细节处照顾你“家”
上午,是厂里最忙碌的时候,厂门口绿草红花的休闲公园与一个大大的足球场,漂亮而安静,但厂区旁边的宿舍区里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赐昱新开办的幼儿园就在这里。
赐昱厂有家的感觉,很多员工也愿意把家安在这里,于是,父子同厂、夫妻同厂、兄弟姐妹同厂的现象在这里特别多。为解决他们的生活需要,厂里专门建设了274套“夫妻房”,为了让“家”的感觉更浓,从2008年6月起,赐昱已经把招工的年龄放宽到45周岁,厂里也鼓励一家一家的人在这里工作。可是,大家都在工作,孩子怎么办?经过努力,今年9月13日,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这里的幼儿园开园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建成的幼儿园位于夫妻楼的一楼,宽敞漂亮。据园长介绍,这里引进的是一家大品牌的幼儿园管理,现在有3个班40多个孩子,招满后会有12个班400多个孩子。为了适应员工的工作时间,这里还有直到晚上9时的晚托服务,一个月收费只有600元。
除此之外,赐昱还有图书馆、生育文化中心和教育机构进企业,并设立100万元职工解困基金,建起双爱、和谐餐厅。这些生活便利,都是赐昱对党群组织活动基础设施提供的硬件保障。赐昱公司专门辟出一栋面积5000平方米的大楼建立起党群服务中心,厂里有福利超市、员工素质培训室、乒乓球室、多媒体教室和涵括6个标准化篮球场、1个足球场、1条文化走廊及2座休闲公园在内的约2万多平方米的室外员工活动场所,并在公司后门主要交通要道旁建起了长达50米的党群共建宣传园地,及时向广大员工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群组织活动开展情况。
这个“家”有排解烦忧的钥匙
见到陈玲莉的时候,她正坐在后勤部自己的办公台前,虽然大大的办公区里人很多,但记者一眼就发现了她,她胸前的厂牌和别人不一样,是红色的。她告诉记者,这是党员示范岗的标识。
厂里的人几乎都认识陈玲莉,她的岗位是专门负责调解员工们的各种难题。感情烦恼也好,同事纠纷也好,劳动诉求也好,员工都习惯打她的分机——记者在采访时,她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为依法维护劳资关系、保障员工权益,赐昱鞋业每位新员工入厂均订立劳动合同,并对他们进行包括劳动法规、安全知识、申诉渠道在内的全方位的岗前培训。在龙城街道司法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成立5人员工调解委员会,其中两名在员工维权办公室办公,另外3名深入各分厂区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陈玲莉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员工投诉至少有4种渠道:班组、工会、主管和短信平台,有办理时限,而且事事有回复,独立调查处理。这几年,赐昱鞋业每年处理的投诉在3000宗以上。由于各项工作扎实有效,赐昱公司目前劳资关系高度和谐稳定,员工离职率仅为5.2%,近几年未发生大的劳资争议和群体性事件,一般性的劳资矛盾基本上都能在公司内得到有效化解,基本上做到了争议不出厂区。
■留言板
员工周敏丽:我在2008年查出患红斑狼疮和宫颈癌,是厂里的员工福利委员会第一时间帮我把劳务工门诊转为住院医保,厂里的福利基金垫付医疗费用,厂里还一直给我按病假发工资,我休假两年,自己只付了一万多元,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感谢赐昱给了我生命奇迹。
员工谢秀萍:我原来在车间一线做工,后来在厂里上了中专班学习会计,毕业后考上了厂里的文员,去年,我又报名上了大专班,我的目标是能进厂里的管理层。
员工汪徐兵:我老婆、爸爸、妈妈、岳母、弟弟都在赐昱上班,厂里分给我一套一房一厅,每月租金500元,我们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和岳母住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就不觉得是到外地了,孩子也能照顾得过来,现在过年过节都不回去了。
■记者手记
用制度营造“家”的感觉
一个一万多人的企业,几年间申请劳动仲裁基本为零,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数字,这个数字背后,是一系列制度的保障。
在赐昱,是谁在做关心职工的事,是工会、是专职党群工作者,这些机构的设置是工作的基础,员工的很多诉求都是通过他们来实现的;关心职工的事该怎么做,这里又有一整套详尽的制度,《员工招聘制度》、《员工晋升制度》、《员工薪资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及《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制度》等。可以说,在这里,员工的每一种情况都会在制度中找到方式和答案;有些事情超过了企业的能力,怎么办?赐昱又找到了政府、企业、社会合力共建的方式,社康中心、图书馆、幼儿园,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当然,这也需要企业家有相当的胸襟,拿出这样的专职来为员工服务,拿出那么多的钱和场地让员工进行生活学习而非生产的活动,这是很多企业从经济账上算起来不划算的一件事。但在赐昱,却产生了双赢的局面。一个企业,能够从制度上帮助员工解决他的学习、成长、生活、健康、快乐、烦恼,员工自然从心底里把这里当成了家,当这种意识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员工主动的工艺改革让这里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不少。
学学赐昱,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建立这样的制度,那里的员工也一定会有在厂如在家的感觉。
上一篇:养老保险如何补办?
下一篇:学校拖欠多名离职教师薪水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