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国人认为自己是“弱者”
当前,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腰板越来越硬了,可心灵却越来越“脆弱”了。一项针对公众心态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则高达七成。(12月5日《人民论坛》)
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过证明了一个政治常识: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护,那么,没有一个群体能幸免于难,没有谁铁定就能逃避被侵犯、被欺凌、被剥夺的命运,没有一个人不是弱者。即使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掌握着权力的人,即使有些人很多时候是侵犯别人权利的人,即使他们是不完善法律的既得利益者。
权力终会失去,而公民的身份是恒定的,是每个人平等拥有的身份。如果这种法律意义上的身份缺乏权利保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者。
来看看官员在缺乏法律保护下是怎么成为弱者的。许多官员抱怨说: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逐步推进,但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很多官员因没有背景,成为官场“弱势群体”——这个很明显,吃的就是缺乏法律保护的亏。如果官员晋升完全依赖法律,“凭能力获得晋升机会”形成刚性的法条,“没有背景”就不会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
还有,官员抱怨说: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自己成了弱者。这是现实,某条丑闻一旦被媒体曝光,舆论如潮地抨击,公众人人喊打,官员在舆论板砖下看上去似乎成为弱者。这其实也源于法律的缺位,由于问责制的不完善,官场内部缺乏严厉的问责,民众不信任官方处理,对官员带着怨愤情绪,自然会选择一种激烈的态度将矛头指向相关官员。
官员,不要沉迷于权力带来的利益幻觉中,只有保护每个人权利的法律,才能也使官员的权利获得制度性的保障。
上一篇:敦化市职工医保扩面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篇:浣东街道:部门联动调处劳资纠纷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