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稳住乡村教师的生活至关重要
2011-01-19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我小时候玩过家家,总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当老师。可现在我教书13年,做了11年班主任,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早日离开这个岗位。”前不久,记者在南宁市的一个乡镇采访时,当地中心校的语文老师黄淑娟谈起她目前的心境,微微叹了口气。和黄老师一同进学校的那批老师中,有些人确实已经转行了。有的跟朋友去外地做生意,有的考上了公务员(2010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在批“臭老九”的年代,曾经有个真实的笑话:公社领导对一小学教师承诺:“好好干,干好了,把你调到供销社作营业员”。教师和营业员不是一个行业,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紧缺,凭票供应,能当上供销社营业员,便有了优先购买商品的便利。相比之下,虽属知识分子的农村小学教师,便被视为不如营业员。

  当年,邓公从改革教育体制和尊重人才入手,拉开改革开放的新序幕,不仅为教师正了“臭老九”的名,而且“尊师重教”写入法律,教师随着地位的提高,本应爱岗敬业,忠诚这个神圣的事业。可农村教师却依然要逃离教育,从热爱教育到逃离教育,一些乡村教师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很无奈不能不让人痛心与悲怆。

  农村教师一旦形成逃离潮,就意味着农村教育要频临倒退甚至崩溃的危险,这样下去,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当地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农村教师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希望。相对之下,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更需要人才,只有农村教育水平上去了,才能培养出建设农村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重任就落到了农村教育和教师身上,这是最具潜力最重大的“希望工程”。

  某种程度上,尊师重教在农村就该体现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上,只有让他们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优厚待遇,才称得上对教师的“尊”,对教育的“重”,也由此会产生吸引力。

  农村教师逃离教育,实质上城乡差距和行业差距拉大、收入分配畸型造成的。教师职业因有奉献精神而神圣,但奉献的应该是知识,而不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报酬。教师再神圣也是要养家糊口,也有生活得有尊严的需求。空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而农村教师待遇不仅没得到“优厚”,还比不上其他行业,谁还敢相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真事?

  让乡村教师生活得有尊严,才会遏制住他们跳槽的势头。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嘴功讲大道理让人提高觉悟是靠不住的,必须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入手,在普遍尊师重教提高教育待遇的情况下,再给农村教师更加优厚的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另一方面,还要从更宽的视野去改善农村面貌,比如加大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缩小城乡资源要素的差距,打造充满生机的农村生活环境,才会让农村教师爱岗敬业,也才会留住农村培养出来的人才。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