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大年已过,洛阳就有8家企业被通报批评
2011-03-10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2月9日,洛阳市在节后首个工作日的上午召开了2011年“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并进行电视直播,在各县(市)区设立分会场。洛阳市委组织召开如此大规模的会议,充分体现了洛阳市委、市政府惜时如金的态度和推进福民强市的坚定决心,必将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共同砥砺奋进。

  2011年“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宣布了洛阳市5家行政单位因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不合格、8家行政单位在2010年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中排名末位,这些单位均被洛阳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这是继去年10月洛阳市首次公布2010年第三季度县、市(区)及乡镇的经济社会情况后,洛阳市市直单位领导第二次进行公开检讨。

  其中,201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评排名末位的单位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末位单位为洛阳伊洛工业园区,环境创优综合考评末位单位为洛阳市地震局,效能提升综合考评末位单位为洛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洛阳市驻京联络处、洛阳市金牡丹出租车有限公司。

  洛阳市委副书记魏小东通报了2010年第四季度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名主要情况。洛阳市第四季度县(市)区科学发展指标考评排名末位的为洛阳市伊洛工业园区;城市区公众安全感指标考评末位的是洛阳市西工区,环境创优指标考评县(市)排名末位为伊川县,城区排名末位的洛阳市瀍河区,重点市直委局排名末位是洛阳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效能提升指标行政执法部门考评排名末位的为洛阳市住建委,其他市直机关组末位的是洛阳市黄金局,公共服务单位评议中排名末位的是郑州铁路局洛阳车站。

  【伊洛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检讨】

  再建9个安置小区 加快基础建设

  伊洛工业园区在全市科学发展指标考评中排名末位。针对此问题,我们专题召开党政联席会进行剖析,深刻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招商项目层次不够高。在项目定位上与市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眼界不够开阔,特别是在利用外资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致使在引进好项目和外资项目上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二是项目建设推进不力。思想重视不够,服务效率不够高,发展环境不够优,前期项目多而实质建设项目少,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对服务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我们的服务业尚处于启动阶段,工作中又偏重发展工业,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上措施不够有力,使得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认真汲取教训,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控。认真落实经济运行月分析、季讲评和项目建设协调周例会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全力以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年实施“一桥九路”和4个安置小区建设基础上,今年再开工建设3座桥梁、27条道路和9个安置小区。

  三是努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和层次,加强督察协调,尽快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外资项目上取得突破。

  四是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围绕项目建设做好和谐拆迁,优化中央商务区、职教园区、伊滨公园等重大工程施工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尽快积聚人气,形成新的区域亮点。

    【中共西工区委、西工区人民政府检讨】

  开展“问安”走访 提升公众安全感

  在2010年第四季度公众安全感指标调查考评中,西工区在城市区中排名靠后,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感到很内疚。

  经过认真反思,我们找到了原因:一是作为商贸中心区,我们在治安乱点等方面的管理上抓得还不够到位。

  二是技防和巡防队伍建立时间较短,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辖区居民楼院多、人口密度大,楼院封闭管理水平不高,社会治安隐患较大。

  四是对城中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不到位,流动人口管理站的效能发挥不明显,存在薄弱环节。

  五是对“两抢一盗”犯罪排查不到位、打击不力,破案率低,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福民强市目标,在提升公众安全感上下狠工夫,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坚决扭转被动局面。

  一是进一步量化、强化安全感工作责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安全不安全作为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使每一项工作都真正落实到位。

  二是组织开展 “问安于民”大走访活动,建立居民楼院分包联系长效机制,畅通与居民的沟通渠道,实现群防群治。

  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按照“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的要求,全方位加大“两抢一盗”、“打黑除恶扫痞”等专项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震慑犯罪,营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是加大投入,强化防控体系建设,做好居民楼院封闭工作,加大技防监控密度,确保各级巡防队伍稳定发展,努力使辖区内公众安全感指数有明显提升。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