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博物馆馆长谈农村孩子的出路观
2011-03-10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在一个教科书大力鼓吹“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竟然有人公然出来讲,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除非是天才或者真能读书的人。说这话的正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此言一出立马在在网上引来一片哗然。

  农村孩子要冷静下来想出路 不要跟风读大学

  问:“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言论一出,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您有没有看到相关报道?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大家反应这么强烈?

  王平:我一点都没看见,我到现在也没看见。“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这样的标题也没什么错。

  可能有人觉得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读书,也只能通过读大学改变他的人生,结果你还不让他就读,才会引发争议吧。

  我们老百姓现在有误区,大家都希望过上好日子,但是到底好日子在哪里?中国老百姓到底追求什么?国家追求什么?大家都糊涂。原来我们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当医生,为人民服务;现在许多人已经没有价值观,当今社会以追求金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做主导。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消失,年轻人又是追星族,他们都有各自困惑。

  我认为都不怪老百姓,还是怪社会中心价值观有问题。所以当我讲出“不希望农村孩子读大学”这句话,大家一下就觉得不公平,实际上我讲的是非常实在的话。在这种谁都找不着北的状况下,农村孩子在急躁社会里还不安安静静地想出路,却跟着挤读大学,把家庭资源耗尽,回头还养不了这个家,承担不起家庭责任,他会很羞愧。

  农村孩子留城常常是二等公民

  问:“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是您在什么情况下的想法和建议?

  王平:是在3月7日政协小组会上,谈到城镇化、老龄化、农村青年就业及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时提出的。

  在农村,导致一个家庭贫困的两大原因:一个是看病,一个就是读大学。农村孩子读完大学想要留城,少数人确实能在城市站稳脚跟,但大部分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他们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在城市里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在城市中他们常常是二等公民,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这就好比那些去国外读书的人一样,到了国外洗盘子。要想站稳脚跟,跟城市人享有同等水平和待遇,至少要两代人的付出。

  现实攀比会滋生农村孩子心理问题

  问:您曾说过农村孩子来城就读会产生心理问题?

  王平:城市恶性案件的肇事者大量是农村孩子。农村孩子来城就读,一开始不太好意思说家里困难,根本不敢吃喝,但身边城里孩子、官二代、富二代的用钱方式对他来说是个心理挑战,往往到大二、大三这种压力会爆发,对社会的怨恨、对同学的怨恨、命运对他的不公等等。

  还有一种暴露是他不服这口气,非要出人头地。当然有人成功了,但是成功在一个社会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文化种类都是少数。

  如果我在城里过的不好 我真愿意回农村

  问:很多人觉得就是因为他在农村没有出路,所以才力争在城市就读以谋希望,您觉得这是不是根本原因所在?

  王平:我真的这么想——如果我在城里生活的不好,我真愿意回农村。在有些人看来,农村基本物质条件差,可是对我来说那里恰恰是最没有竞争的地方。因为在城里每一平方米要站出好几个人抢资源,农村孩子毕业以后根本没有关系,更谈不上有钱送礼,出路很窄。他要想公平跟城市孩子竞争、在城市里谋出路,相比城市同学少得多。

  但是回到农村,他的村里也许就他一个大学生,他最有文化,他占有第一竞争力,他会获得一定支持。如果他能在农村找到商业方式,找好渠道,那么这个资源比城里还好。这就和80%的博士生、硕士生出国要洗碗一个道理:为什么到国外就能放下架子,在农村就不能放下?

  只建议天才或有能力的农村孩子读大学

  问:但一定会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坚持送孩子去读大学,您怎么看这种坚持?

  王平:现在咱们的大学生老用电脑,几个中国字都画不好。我一看到那个字我头就疼。基本的中国汉字格式骨架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农村孩子讲,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读大学。

  当然如果你们是天才或者是确实能读书,能走到一个很高的位置,那就去读。

  农村资源宽松机会更多

  问:您觉得国家应该有怎样的引导?

  王平:这就是一个国家引导问题,责任不在他们。我认为十二五计划里我们不能再讲GDP,不能再讲工业化城市、不能再鼓吹甚至加大工业化投资。因为拉大城乡差别会让农村孩子更觉得没有希望,墨西哥就是因为吸纳农民工去城市,所以郊区变成生活悲惨的贫民窟,这就是鼓励工业化城市的后果。中国有13亿人口,要想靠工业化城市解决8亿农民的希望和幸福,把他们全变成城市人根本不现实,也不可能。

  在农村,我看见的是大好河山、是土地和宽松的资源,能让我们不要像蚁族一样挤在一个地方,而是到一个人口相对来说更松散的土地,我们能活得更好。

  我认为国家要帮他们找到一个理想和发展的方式,不要把他们诱惑到城里来,走上这条独木桥。没有两代的牺牲,他不会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比如我还建议国家把老龄化社会转移到农村。

  建议老人回农村养老带动经济发展

  问:您能否具体说说,如何把老龄化社会转移到农村?

  王平:为什么不能在农村建“幸福农庄”?国家拿钱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养老设施等,让城市老人到农村去养老,他们可以带动农村发展,带去知识;子女会参与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也可以不用离家。让农村孩子有自豪感,有主人翁精神。回过头来,他们可以通过进修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村。

  未来三十年,农村最有希望。你们看到的是农村贫穷、基础设施薄弱;我看到的是农村巨大潜力:未污染的土地、新鲜的空气……

  十二五规划,依然是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已经走了30年,西方犯过的错我们都犯过。想把中国十三亿人全部放在城市,方向错了,再大的城市也解决不了。

  城市养老是把老人关在封闭环境里,没有交流,孤苦伶仃。如果把他放到农村,老人会在田埂菜地,去收收菜,拔拔草,看见这个菜花开了,把这个菜拿回来洗一洗,然后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大家下下棋啊,互相支持。“幸福农庄”就是真正的幸福。

  此外农村孩子可以当庄主、建网络,进入现代社会交流中心,不光是与中国城市交流,跟世界网络上的老年人也会有接合,你想未来是多大的财富?甚至当记者的也会心想:我宁可放掉这个记者三年也要去试试,也许自豪感会超过我做其他的。

  农民一定要在土地上才叫农民

  问:您怎么看农村城镇化?

  王平:我坚决反对。一旦把农民赶上楼房,就没有了他生存的土地,农民一定要在生存的土地上才叫农民,上了楼就不叫农民了。我认为这个策略会害掉很多农民。祖祖辈辈是农民种庄稼其实没什么坏处,是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造成农民边缘化,造成了人分三六九等;农民没有错,农民跟我们城市是平等。歧视是不合理的。

  问:您以后会回农村吗?

  王平:我爸妈75岁以前跟我在北京生活。他们不愿意留在北京,觉得城市太冷淡,没有亲切感,吃的也不好,空气污染严重,就回到了贵州老家。怎么求他们都不愿意到北京来。

  你看现在动不动就谈“农民工”问题,花了这么多精力,将来还得解决。还不如国家拿出这个条件,把农村建成他们的希望和基地。要用战略观念引导他们,这样城市不会越来越繁重,反过来农村也会越来越兴旺。这个时候城市问题就解决了,人口就不会多了,路就够用,车也不会堵了。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