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彻底应对民工荒?
春节之后民工难招早已不是新闻,“民工荒”年年“如约而至”。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民工荒”仍将成常态却鲜有异议。今年“更有新气象”:不仅珠三角、长三角一如既往,甚至连中西部也加入此等行列,以致其中不少地区纷纷出台软硬兼施的“留人”措施,而被外界视为“截留”、“争夺”。
首先,能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对广大农民工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让这些长期这些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候人”,也感受了一把被人追捧的幸福,或许还会工资上涨,福利提高,地位上升,这不正是“以人为本”的追求吗?
其次,对企业而言,“民工荒”往往意味着要想再招到合适的工人必须要相应调整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而调整政策的结果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表面上看这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则是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动力。
可以说,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的“低成本”发展,为中国商品竞争世界市场,提供了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也让中国经济对低端产业、不需要多少技术的行业和没有创新的企业,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原因很简单,如果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就能让企业获利,又有谁会愿意投入巨资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进行产业升级呢?所以,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被列为政策目标多年,但实际进展却不尽如人意。
“民工荒”的出现,有了让这一现象发生改变的契机。一方面,“民工荒”将迫使企业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使他们能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随着其收入的增长,巨大的消费潜能将有可能转变为实际的消费需求,所谓“通过扩内需来保持经济增长”也就有了更多的依靠。
不仅如此,随着农民工消费品位的提高,也将逼迫曾经以这些人为消费对象的低端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空间,因此,企业不得不调整产品结构,此乃产业升级的一重含义。
另一方面,随之企业成本的提高,企业曾经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机,就不得不另觅他途,于是企业在成本的重压之下将“被迫”更多地依靠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此乃产业升级的另一重含义。
因此,使尽软硬手段争抢民工,不如下番苦功夫率先转型。
上一篇:贡觉县严抓民工工资兑现工作
下一篇:筠连县为民工创业提供众多条件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