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实习大学生的尴尬
2011-05-06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教育部、财政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实习生的权利义务作出过相关规定,如“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等。然而这项管理办法仅仅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生则面临身份尴尬。

  实习成本大

  在一些招聘会上,一个普通企业开出的本科生工资大约1200元,而在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则能拿到2000-3000元。尽管技术工人岗位的缺口与日俱增,薪酬也颇具竞争力,不过,愿意到技校“回炉”的大学生仍然寥寥。

  “几乎所有的招聘都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基本上大家都会在假期实习,即使学校不安排,自己也要找。”三峡大学文学院的小孔告诉记者,想找到一个实习岗位并不容易,班里在实习的同学大部分不仅没有工资,还要自己搭上交通费和住宿费。在外地实习的同学成本更高。这些实习花销大多由家庭承担,实习单位极少向这些大学生支付报酬。

  用人单位:不想成实习地

  从宜昌工业技校了解到,前几年还有少量大学生前来学习技能,但这两年已经日渐稀少,今年更是已经消失。招聘会上,一企业负责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更希望得到“熟练工”,由于企业自己开展培训成本高、代价大,所以基本上都不希望聘用无法直接上岗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最好在企业外完成。这些企业即使在接受在校大学生实习的时候也十分谨慎,“核心部门肯定不能让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去接触,单位无法提供给大学生真正的机会深入了解这一行业领域。”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