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连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为群众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的直接载体。山东潍坊市奎文区人社局立足建立自上而下、上下贯通的便民服务渠道,全力抓好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
基层机构全面建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始终围绕“理念、布局、制度、功能、流程”统一的标准,按照“机构、人员、场地、设施、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在8个街道统一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在99个社区统一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并对服务大厅进行了统一规划设置。街道服务大厅统一设置“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6个服务窗口;社区服务大厅统一设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个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对外服务。
基层人员配备充实,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街道采取内部调剂、竞争上岗等形式,对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进行了充实调整,全部达到5人以上。各社区也安排至少一名工作人员具体承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区人社局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管员公开招聘工作,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选拔了60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担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管员,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工作队伍。积极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参加了市人社局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服务流程等,切实提高了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经费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积极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区、街两级财政加大投入,配备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指纹识别器、社保卡读卡器、档案橱柜等,进一步配齐、配强了办公设备,安装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用业务软件,实现了市、区、街、居四级网络互通,办公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所有街道服务大厅全部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并实现了各项政策、信息的滚动发布,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统一制定了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明确了基层平台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制定了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6大业务范围的十几项业务服务流程和优质服务窗口建设标准及首问负责、“零失误”、“零投诉”等制度,切实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基层平台信息统计制度,将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报表精简合并,实现一表多用,切实改变“上面多根线,底下一根针”的现象,提高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基层综合功能聚集,平台服务优势凸显。目前,奎文区已经全部建立了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既为广大居民搭建了一条畅通高效的服务通道,也推动了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前三季度,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1人,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71%;市级以上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达到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就业局势保持持续稳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累计新增参保11402人,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扩面任务;累计征缴保险费2256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保险费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各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以区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为核心,辐射全区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建成,纳入监管用人单位达到8000多家,有效降低了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发生率;各街道、社区、区属规模以上和教育、卫生等所属学校、医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30多家,有效预防了因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引发的上访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两大并轨,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参保工作重心由区社保服务大厅前移到各社区,实行“区社保中心现场答疑”、“银行现场收费”和“社区现场参保”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实现了参保资格认证、参保登记、保费收缴、信息录入一体化运作,让广大居民足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可参保,深受参保居民欢迎。(奎文区人社局)
上一篇:黄梅县医保局多举措方便居民参保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