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争议 > 其他劳动争议 > 正文
法官说法:劳动争议中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2016-03-10作者:未知来源:劳动法律网

  每到年底,农民讨薪都会成为社会热议问题。包括《劳动法》在内的系列部门法对于劳动者保护有了很大的倾斜。各地法院在年底时也多为农民工讨薪问题开设“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及时主张权利,拿到“血汗钱”回家过年。然而,司法实践中法官们发现,这其中也有一些隐含的法律规定为大家所忽视。日前,怀柔法院法官结合该院审理的部分讨薪案例,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解析,提醒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劳动争议时避免误区,妥善解决纠纷。

  误区1

  员工脚踏两只船

  公司可拒赔工伤

  张文是华昌物业管理公司的一名电工,双方存在正式劳动关系。在一次电路维修过程中,张文从梯子上摔落,身体多处受伤,相关部门认定其为工伤。后来,华昌物业管理公司发现,张文还和当地新龙物业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由新龙物业公司缴纳社会保险。华昌物业管理公司认为,由于张文存在不诚信的双重劳动行为,自己不应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

  法官说法

  有种观点认为,承认双重劳动关系对劳动市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劳动市场不诚信的道德示范。该种观点认为,如果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应只认定一重劳动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诸多双重或多重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尤其在一些水电、装修、物业等行业更为普遍。此类行业中,劳动者一般处于较为劣势地位,一旦对于其双重用工身份不予认可,不但会影响正常的用工秩序,还有可能因为相互扯皮影响劳动者后续治疗问题。此类问题,司法机关一般不会武断认定劳动合同无效,从而免除用人单位提供工伤保险的义务。

  当然,为了平衡双方利益,法院一般会根据劳动者过错程度赋予用工单位合同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可见,当劳动者在双重劳动关系中存在明显过错时,赋予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是,在劳动合同依法解除之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然存在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不能免去用人单位所应承担的为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的义务。本案中,对于华昌物业管理公司的抗辩,最终法官未予认可。

  误区2

  辞退返聘老员工

  单位违反劳动法

  董尚是某摄影公司的资深摄影师,在业界小有名气。退休后,单位没有合适人选代替,所以返聘其回单位工作。在工作中,由于和领导产生摩擦,董尚开始消极怠工,并在圈内散播一些单位负面信息。后来,摄影公司决定不再雇佣董尚工作,并停止了工资发放。董尚以单位违反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法》为由,将单位诉至法院。

  法官说法

  董尚的劳动者身份是否被认定,直接关系到是否适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顾名思义,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但法律也无法做出事无巨细的规定,关于劳动者退休后返聘原单位工作的现象,相关劳动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法官认为,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的认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年龄因素和身体因素。在社会生活中也约定俗成了男60岁、女55岁基本要退休的社会共识。由此可以推定,退休人员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返聘此类人员,不符合劳动关系主体要求,不应适用劳动法相关规定,而成立民事雇佣关系,按照一般民事争议处理即可。所以本案不应适用《劳动法》相关规定,而应适用有关雇佣关系的民事法律。

  误区3

  工作岗位调整

  单方可以任性

  张页是北京某大型公司的销售部门副经理。工作期间,单位为开辟外地业务决定在南宁成立公司,派张页前往担任销售部经理。张页表示,自己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工作地点设定为北京地区。自己已在北京成家立业,无法前往南宁胜任该职位。但是单位认为,单位章程中规定:“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劳动条件,劳动者应无条件服从。”张页对此不予认可,单位便对张页停职停薪。张页不服,诉至法院。

  法官说法

  很多单位的内部规定中,均有类似于“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劳动条件,劳动者应无条件服从”这样的规定。用人单位据此单方变更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有关事项。有观点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司法实践中,法院基本上会采取“有利劳动者”的单方变动有效的认定原则。即如果有利于劳动者的升职、加薪等行为,单位可以单方进行,而不利于或者可能不利于劳动者的岗位变动则需要协商。即使某些变动看上去有利于劳动者,如本案中的张页由副职转正,但是由于这种变更以劳动者丧失其它一些权利为代价,如家庭、工作机遇、发展前途等,所以此类变更仍应由双方协商,并且由单位承担其中产生的搬迁、居住、交通等额外成本。否则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