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对口支援巫山 创出劳动力输出的佛山模式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罗成友 实习生 肖 莎)日前,巫山县福田镇白龙村的易代静同与她一样的9名贫困农民家庭的子女一起,启程到广东省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电光源机专业。两年后,他们将在佛山的公司就业,户口也将同时迁到佛山。在实现就业的同时,也成为佛山的一名市民。
“8月份,还将有140名巫山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到佛山和江门市,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后,变为佛山市和江门市的企业工人和市民。”巫山劳务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卢家平说,这是巫山县与广东省共同创立的对口支援“佛山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从单纯的输出劳动力转到了输出市民上,达到“助学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广东省对口支援巫山10多年来,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在巫山的学校、医院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当移民搬迁已接近尾声时,巫山县对口支援办和广东省三峡办在商讨如何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时提出,广东省对口支援巫山将从投资修建基础设施转型到智力帮扶上来。
转型的帮扶具体方法是:由广东省政府资助巫山贫困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后,推荐在广东省就业,并同时把户口落到就业地。这既可解决巫山贫困子女上高中难的问题,又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广东技工荒的压力。
这一对口支援新模式首先在广东省佛山市进行试点。佛山市选定佛山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对接学校,巫山职教中心承担招生任务。佛山市每年资助巫山的100名贫困家庭的子女就读并负责推荐就业和转户口。读书期间的1.8万元左右的书本费、学费和住宿生活费等,由广东省及佛山市政府承担。在佛山市首批接受了100名巫山的贫困家庭子女后,广东江门市也决定每年接受50名贫困生。
“前不久,我们已与广东省联系,在年内,广东省的15个市县还将接收1500名巫山贫困家庭的子女入学。”卢家平说,这一对口支援新模式已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下一篇:城镇每年新增上百万劳动力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