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是广东产业发展之福
加薪对珠三角是喜是忧。日前,记者在广东采访了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鲁开垠教授,他表示,喜大于忧,加薪很合理,有利于实现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
记者:本次珠三角的加薪潮背景是什么?
鲁开垠:本轮企业加薪潮,其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加薪潮也不会来得那么快。
但更主要的背景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形逆转。现在,我们可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更为残酷。劳动力不像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也不像本世纪初是无限供给,现在已经变成有限供给,这种有限供给与长三角、渤海湾经济发展乃至内地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强劲需求增大有关。大量的农民工不需要长途跋涉就可以打工,家门口就可以打工。
记者:据您的了解,珠三角加薪的情况如何?您如何看待加薪?
鲁开垠:珠三角普遍加薪,涉及面70%以上,加薪幅度或大或小。
珠三角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包括三资企业员工的工资增长速度缓慢,同时企业发展不平衡,因此调整也在情理之中。企业利润的增加和企业工资的调整有一个相关的互动机制,但是这么多年机制没有被激活,处在一个停滞的状态。现在的加薪应该说是让珠三角工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来。对企业来说,短时间内的调整,负担很大,压力很大。
总之,本轮加薪第一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订单减少,一些企业转移到长三角和欠发达地区,用工也随之进行转移,不加薪留不住人;第二是珠三角发展到今天,工资需要调整到一个合理水平。第三,内地经济在发展,薪酬在提高,珠三角也是水涨船高。
记者:看来,本次加薪是内生的?
鲁开垠:是的。本次加薪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明朗的,就是政府不干预,企业内部进行协商。企业员工加薪的比例和幅度有多高,完全取决于珠三角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取决于企业内部员工和资方之间的协商关系。所以从官方层面上看,并没有采取限制,也没有通过官方的渠道直接要求员工顾全大局。
加薪之利远远超过加薪之弊
记者:加薪对珠三角到底利大还是弊大,企业都跑了,经济必然要受到影响啊?
鲁开垠:加薪不是一件坏事,想得开看得远,不能仅仅看到企业增加成本,增加负担,发展增加阻力。实际上加薪不完全是这样的。
加薪利大于弊。首先从产业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广东省目前搞的双转移,就是希望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来提高珠三角的产业层次和质量。因为本次加薪要求比较多的主要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另外是出口加工的企业。对于高科技的企业,因为是知识性的工人,知识性的技术人员,本来工资就比较高,不存在加薪的问题。通过加薪,如果你的企业能够在珠三角留下来,那么说明企业有竞争力、很有优势,如果稍微加薪如20%,就生存不下来了,说明这个企业本身竞争力就有问题,管理就有问题,就会转移,或者向粤北粤西转移,或者向湖南、江西、福建、广西进行转移。加薪的直接效果符合广东省的产业政策,有利于我们珠三角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看也是一件好事。珠三角多年以来一直依靠劳动要素的大量投入或者资本、土地资源、大量原材料的投入来获得经济增长,现在没有那么多资源来支撑这一模式。这一增长模式也带来负面的效应,比如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不可持续性。员工要求加薪对那些大量耗费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的企业,必须要在管理、技术上、经营方式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增加企业的效益。
原来我们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现在可以通过进行技术改造,使用现代设备,替代人工,提高企业的技术、降低成本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且,由于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企业会采取产品的革新和改造,用新的产品和技术替代原有的产品和技术。
另外,科学发展观第一条是以人为本。企业利润增长多少倍了,工资才增长十几个百分点。这样不合理。资方利润要增加,员工工资也要增长。
总之,这次加薪促进企业转变发展的思路,实现珠三角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珠三角的区域竞争力。
记者:您说利大于弊,那必然有弊,主要在那些方面?
鲁开垠:弊端之一就是成本增加了,市场拓展能力就会减弱,因为市场拓展也需要资金。这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可能比较大,因为这类企业的利润比较低。总体而言,对资本来源多样化的企业影响小,比如上市公司可能不受什么影响,倒是对资金来源单一的企业影响大;对大企业影响小,因为其有规模效应,比如美国宝洁公司就没听说受到什么影响,安利公司也没有影响。其实富士康也没有影响,因为加薪的幅度仅仅是20%,而其基数比较低,即使加也就几十块钱,没有多大影响。
而且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既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高端产品,比如苹果的iphone就在深圳宝安生产,其实它的成本消化能力是很强的。现在富士康走到郑州,选取河南设置新厂,不是说它受不了珠三角的薪酬水平提高,我想更多的是它要做新的市场布局,是为了就地取“才”。企业就是市场的知风鸟,几年前东莞的台商企业迁徙到长三角,如江苏的昆山,这些都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
记者:难道不会影响到广东的就业?
鲁开垠:广东的就业从来就不是问题,广东还吸纳了大量的就业,广东的户籍人口是8000多万,广东的常住人口是9000多万,如果算上流动人口是1.1亿。外来的人口加大了本土的就业压力,但就业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在广东只要你想干活就一定有活干。
而且,就业本身就是市场调节。一个地方不可能消灭失业,西方国家不超过两位数可以接受,在我国失业率到9%就算比较高,而广东控制在3%之内没问题。事实上,广东省政府做了很多就业方面的工作。
加薪之余还需做好软环境
记者:看来,加薪是比较符合广东整个产业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在薪酬提高的同时,广东省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以化解薪酬提高的影响、让产业规划和发展规划更好地实施?
鲁开垠:当然有。我认为首先是加强软件建设。为企业提供非常好的营商环境。
以前广东的发展,有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倾斜,但现在政策上已经没有特别的了,甚至内地的政策比广东还要宽,因此只能在软件上下力气,出台一些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则和议事方式,出台符合国际惯例的一些地方政策法规,为企业参与竞争保驾护航,使其既来之则安之。
事实上,2007年底开始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广东省企业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和下一步的发展环境,都起着有利的效果。而且,从2008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珠三角发展规划,现在正在推进,这些都有利于改善珠三角的硬件和软件。
上一篇:山东潍坊万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实验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