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会独立性 落实体面劳动
北京基层工会主席有望实现工资由上级工会负担,“经济命脉”与企业脱离。这意味着,北京将首次出现“身份独立”的基层工会主席。此外,市总工会还将酝酿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外派等方式,加强基层工会独立履行职责的能力(8月30日《新京报》报道)。
工会终于得到了经济独立性、行政独立性和作为独立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权力增量和职能增量,而是意味着工会组织的自由度、灵活度和行政刚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和激活。在一把手面前,工会主席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忍气吞声,仰人鼻息,唯唯诺诺,惟命是从了,更不用时时处处“一切听领导的”。它可以按照《工会法》、《劳动法》认真作为,全心全意为工人服务,以工人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真正成为“工人的娘家人”、“工人的真正靠山”。
在拖欠工资、压低工资、劳动福利屡打折扣的今天,在尘肺病等职业病有增无减的今天,要想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谈到的“体面劳动”,让劳动者拥有合理的工资收入、对等的心理关怀和职工福利,从根本上杜绝各种不良用工生态。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年终执法”和媒体监督是不够的,这种一阵风式的执法只能缓解“非体面劳动”的症状,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善不体面的环境和丑恶动机。而必须依靠独立自主、敢作敢为的基层工会介入,监督、督促用工不良,甚至利用自己权威性、独立性的判定引导工人和资方进行合理谈判,合法维权,甚至可以动用罢工、停产等手段,合理维权,最终改善和提高工人的合法权益,真正落实体面劳动。
而毋庸置疑的是,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我们的各级工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企业的影子”、“老板的附庸”,缺乏独立行政权、经济权,时时处处不得不看领导的脸色办事。否则,工会主席就会被革职罢权。工会虽然存在,因为是“领导者的工会”,而不是“工人自己的工会”,尽管他们非常了解各种不良用工生态,也不得不成为“维权哑巴”、“花瓶工会”,难以发挥真正的行政功效。工人很失望,工会很委屈,现实很无奈。
北京市的工会改革具有非常的针对性、前瞻性。既然“工会阿斗化”的原因就是独立性不够,那就斩断缠绕工会运作的一些经济锁链和行政绳索,让工会从委屈和被捆绑中脱离出来,强化行政刚性,增加钢筋铁骨,只要是损害了工人的权益,就据理力争,毫不妥协,发挥积极的维权功效。
既然认识到了“工会软肋”,就应该有改革的决心和胆略,在很多地方都观望徘徊、缺乏改革热情和愿望的今天,北京市逆流而动,率先赋权,敢于尝试,这无疑是一种人无我有的改革热情。因为这种改革动力源于社会、源于公众,它一定能和社会大众需要紧密结合到一起,受到拥戴。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薪酬收入以及平起平坐的经济尊严,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北京市顺应这种客观需要,为工人合法权益的发展鼓与呼,也是对经济转型的最积极的回应。这种做法如果能得到其他地方的积极跟进,人们期待的“体面劳动”就能真正降临。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