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分矿农民工“矿山工作,城市生活”梦想成真
“从红河农村来到云锡老厂分矿,没想到我这样一个农民工能够转正为云锡正式职工,也没有想到矿上的各级党组织关怀和培养我入党,并且成长为一个工区的党支部书记。更没有想到,我能够在个旧城区的宝泉花园买一套自己的三居室房子,而且,明年就可以还清贷款。”这是云锡老厂分矿马坑九工区党支部书记侬福贵的人生轨迹,他说:“没有老厂分矿的发展,没有和谐社会的共建,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无独有偶,老厂分矿马坑的技术工人龙正清,同样是从农村到云锡矿山,从农民工成为云锡正式工人,同样在个旧城区买了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不仅实现了“农转非”的身份转变,而且过上了“矿山工作,城市生活”的好日子。这样的事例,在云锡老厂分矿不胜枚举。
据悉,近7年来,老厂分矿不仅职工年人均收入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水平,使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老矿不老,越来越好”,而且,该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强化民主管理,推进工农互助,构建和谐老厂迈上了新台阶。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坚持厂务公开和领导民主接待日制度,深化了民主管理,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二是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为目标,持续开展“掘进队组、选厂班组”长周期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培养了一批“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复合型人才。吴家喜获云南省“兴滇技术能手”,杨勇、罗开顺获“中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先后有7人获控股公司“技术明星”荣誉称号并享受“首席操作工”待遇,先后有17人次获控股公司甲级赛二、三名。三是关心困难群体,坚持重大节假日慰问困难职工、领导干部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制度,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工作,六条帮贫扶困保障线发挥更大作用。7年来,共慰问困难职工12604人次,发放各种困难补助金480.58万元;向1446名职工子女发放了桃李奖和金秋助学奖43.38万元。四是展现“大爱”精神, 6564名职工群众向“512”地震灾区捐款52.73万元,千余名党员为干旱灾区捐款23.18万元。七年来,我们先后获“云南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马鹿塘坑十二区十九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机修车间黑山竖井绞车组获“全国女职工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岗”、1800快速掘进队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袁发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明春获“云南省五一巾帼建功标兵”、钱归簸获“云南省十佳农民工”荣誉称号,22人获“云锡优秀职工”荣誉称号。
和谐发展,老厂分矿不仅坚持好党建带工建,还坚持好党建带团建,7年来,该矿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把团青工作纳入党组织的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管理,形成定期研究团青工作的机制,矿团委广泛开展“号、手、队、岗”活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矿团委荣获云南省“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先进单位”、竹叶山坑攻关队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马鹿塘坑团总支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总支”、高志明获“云南省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和谐发展,坚持“依靠政府、建设队伍、主动工作”的思路,加强综合治理和护厂护矿工作,开通了“锡山110”、取缔了收购矿产品窝点、设立了三个警务室、组建了村民护矿队,为构建和谐老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广大保卫护矿队员忠于职守、不惧威胁、毫不退缩,与违法犯罪分子展开了坚决的斗争,用鲜血和忠诚捍卫了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七年来,先后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控股公司‘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矿”、“红河州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获“控股公司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7年来,该矿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规划、互为支撑、共同发展。针对各个时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和形势任务教育、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党员、团员、保卫护矿人员中开展了“五个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挖掘矿山文化的历史积淀,丰富发展矿山文化内涵,《锡山先锋》、《锡山飞歌》、《活跃在百丈井下的效能监察小分队》、《福地——地下300米》,宣传了先进模范、弘扬了矿山文化。竹叶山坑、马鹿塘坑坑庆盛典,展示了“人和竹秀”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文化和谐共融的“喜嘎拉”;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生活,展示了老厂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风貌和励志向前的矿山文化,历经了深化改革的洗礼、资源不足的考验、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凝聚战胜困难的力量、增强持续发展的信心,做到了人心不散、队伍不乱、精神不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7年来,老厂分矿始终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群众的宗旨,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职工生活福利得到了新的改善。累计投入380万元,对矿区主要道路进行了改扩建,投入280万元对采空区、排碴场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和复垦,矿区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2009年,全矿在岗职工年均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78%;共在个旧城区集资建房217套、争取到保障性住房1502套、廉租房234套、修缮了大学生住房27间,70%以上的职工圆了“矿山工作,城市生活”的梦想。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