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员工的幸福感靠什么来产生?
在从上海飞往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专机上,代表们纷纷探讨今年“两会”民生问题,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幸福指数”。“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状态,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样,不可能用统一的数据来衡量。”全国政协委员蒋明麟表示,“真正要做好的,是踏踏实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老百姓从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据闻,家庭的幸福指数有80%来自女性,所以女性的幸福感是应该得到很大比例的。
“两会”期间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对于女职工的“幸福方程式”,大家议论得更多。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女职工的“幸福指数”?其实除了经济收入、职业地位等因素,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所扮演的家庭角色也不容忽视。
比如说,女职工在例假期间,不仅身体不舒服,而且心理烦躁,工作效率也不高,还容易犯错。近日在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一家招聘企业承诺“女性9天专属带薪假期”,顿时吸引了众多求职者。
再如,宁波一家企业有条“妈妈流水线”,作息时间高度人性化:上午,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女工才上班;下午,女工可以提前下班去接孩子。一个熟练女工往往有双重身份,她既是职工,又是母亲,这条流水线尊重和照顾了女职工的双重角色,所以尽管现在许多企业都在闹“用工荒”,但是这种情况在这家企业从来没有出现过,每天都有大批待业妇女登记排队。
当然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依法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女职工的“幸福指数”,没有统一的模式。你可以包车送员工回家过年,我可以给夫妻职工提供单独宿舍,你可以把生产原料挨家挨户送进山区推行“送料加工”,我可以把生产车间建到劳动力输出地的家门口……
但不管何种形式的用工管理创新,其出发点都应是“以人为本”,体现企业的人性化关怀。现在很多职工已经不只是关心工资等物质待遇,同样很看重企业的福利制度和人文关怀。
用心去呵护女职工,把简单的口号变为具体的措施,让女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温馨,大概这就是提高女职工“幸福指数”的“方程式”吧。
上一篇:老总签名的报销单成了证据
下一篇:石壕矿区女工秀精巧手工作品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