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十二五”以减少伤亡事故人员和打非治违为任
时期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其中包括相对指标、绝对指标、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职业健康工作目标和煤矿瓦斯抽采量等五个部分,从物质保障与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圈定了奋斗方向,并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挂起钩来。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近日透露,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了中国“十二五”。骆局长表示,将来将会提高物质保障水平、致力于减少事故性人员伤亡和打击非法违规生产单位和行为。
橙色GDP:发展经济不能以事故为代价
奋斗目标:骆琳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介绍说,“十二五”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相对指标主要是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
骆琳表示,中国力争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使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到2020年实现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奠定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形势分析: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回升,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更趋旺盛,煤矿等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的冲动强烈,“十一五”期间已经关闭取缔的一些小矿小厂有可能死灰复燃。
另外,为应对金融危机,“十一五”中后期,国家和地方新上了一大批建设项目,一些大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办矿办厂,上了不少煤矿、重化工等项目。未来五年中,这些项目将进入建成投产阶段。
以上这些因素,到了“十二五”期间,安全隐患将逐步显现,监管、治理任务将非常繁重。
综述点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曾经提出“橙色GDP”的概念。刘铁民在分析近些年的工伤事故死亡指数变化与GDP增长幅度的变化后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系: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加速可能增加伤亡事故的风险,反过来伤亡事故风险又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减小伤亡事故风险,而事故风险减少又可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因此,他提出要把伤亡事故与经济发展捆绑考量。
事实上,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绝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发展。没有安全的生产,是无靼甚至是负效的,发展是硬道理,但安全是更硬的道理。
物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有预期性指标
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第五部分内容,即对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等预期性指标。
具体说来,在今年的安全生产规划中,强调要切实抓好水害防治和井下防灾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升防范抵御瓦斯、水灾等事故灾害的能力;非煤矿山要加快淘汰落后,2011年要再关闭整合一批隐患严重的小型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再治理1000余座危、险、病尾矿库;危险化学品要集中治理危及公众安全的重大隐患,2011年所有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的化工企业都要制定搬迁或关停计划并抓紧落实;危化品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煤矿等其它高危行业企业必须在2011年底前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重点企业要达到一级标准。冶金机械等其他企业必须制定达标规划,确保三年内全部达标,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等。
形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业生产规模和就业队伍不断加大,重特大事故隐患增加,尤其是大型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城市官网、轨道交通,以及高层公寓等潜在的安全隐患会逐步显现。据介绍,目前,煤矿等高危行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大量小矿小厂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安全保障能力低下。
综述点评: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包括大自然的环境以及按生产工艺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由于机器的转动、矿石冶炼、金属加热等工艺,会使生产环境产生诸如粉尘、辐射等有害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作业的安全性,因此,改善生产工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变落后的生产环境对提高工效和减少事故发生率都是势在必行的。
打非治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奋斗目标还包括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等26项绝对指标。
另外还有各类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特别重大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等。
形势分析:据了解,去年,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3.2%和7.5%。此外,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农业机械和火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骆琳表示,虽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有双下降,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存在事故总量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特点。
综观事故发生原因,仍有半数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是由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几乎所有的事故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违规违章问题。
基于以上违规等行为,及未来社会形势等变化,未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综述点评:根据上述形势,我国确定了以“打非治违”为有效手段,深化依法监管的具体措施。要求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进行生产经营和建设、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关闭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严肃纠正“三超”(工业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等违规违章现象,巩固和扩大“打非”专项行动的成果。
同时还要严惩非法违法行为,敢于碰硬,绝不手软,发现一起严肃查处并公告一起。对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而导致事故的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背后的“保护伞”、“黑势力”等。
上一篇:安全质检人员两次执行有误即被调离
下一篇:贵州煤矿公司职工安全自己抓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