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开展社区调解劳动争议试点工作记事
“居民来上访,别着急,先填个表格,把问题和信访接待员说明,社区能解决的就帮忙解决,无法解决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3月18日,记者就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在基层的运行情况,来到吉林市船营区南京街道五中社区,该社区书记赵会洁介绍说,社区近一年来共接待有关劳动争议的上访事件52起,在社区信访人员的调解下,基本实现了市里提出的把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和初始阶段的目标。
“尽量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让群众少跑路”——以此为工作宗旨,吉林市在全市每个区选择两个社区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工作进社区”试点。一年来,涌现了船营区南京街道五中社区等6个全省先进试点单位。
在五中社区服务大厅内,赵会洁正拿着《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登记表》给记者看,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爷走了进来,“这不是陈大叔吗,快请坐!”通过谈话记者了解到,他叫陈乃文,今年已经73岁了,原是吉林市昌邑区油脂化工厂厂长,因档案丢失无法办理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参保退休手续,于2010年4月26日到五中社区上访,负责信访工作的副组长田莉丽和负责社保工作的董淑清积极协调沟通上级有关部门,让陈大爷按照市里下发的文件,用以前的先进工作者证书办理了退休手续。陈乃文说:“当时我对社区不抱什么希望,就是来看看他们的态度,要是不好我就直接上市里,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这么诚恳和热心,及时帮我办理了退休的事儿,太感谢他们了,这不没事儿散步,就来看看这些‘恩人’。”
当记者问到在工作中出现争执如何处理时,赵会洁说:罗志才就是一个典型,2010年9月,他在大东门的萍香大厨饭店的东餐厅当钟点工,应聘时给该饭店交了200元抵押金,因工作需要饭店负责人让他到西餐厅工作,他不愿意去,就发生了口角,争执中罗志才被负责人殴打,他马上到南京街派出所报了案,也找到市、区人社局上访,要求饭店还其抵押金,并付20天工资500元。社区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罗志才,了解到他因没带身份证无法立案后,给了他50元的返乡路费,并把此事交办到南京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后来此案妥善处理了,罗志才也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家住五中社区10委32组的于桂清今年54岁,是个体经营者,自己交社保多年,由于自己缴费不满15年,不给办理退休,就业局给这部分居民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给予50%报销社保补贴,可她年过50周岁,不符合办理条件,她于2010年5月13日到该社区上访。田莉丽多次与人社局协商,并找到相关资料证明,从2007年开始,“4050”人员到够退休年龄之前,每年可返还本人到社保公司所缴费用的50%的国家政策。这样,于桂清在社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后,报销了上年50%的社保。
“我这个站长负责全面工作,具体事务由副站长李丽负责。”来到岭前社区,王辉书记把记者带到了负责该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站。“我们社区地处半山腰,经济落后,流动人口多,信访工作不好做呀!”李丽说:“2010年2月,经社区介绍,王志龙到吉林市华博玻璃厂工作,工作了一个月后,单位却不给开工资,便来找社区,我和王书记三次与该单位联系协调,在10天之内为他解决了工资问题,后来,王志龙又被该厂招回工作,现在还升为组长。”
“我给你说一个农民工上访的事儿”王辉也打开了话匣子,农民工慈亚波2009年来到岭前社区,在丰满坝西东风建筑工地工程队做饭,每月工资800元。当年8月,因脚手架倒塌,他的腰部被砸成重伤,工地负责人给他送到医院后便不管了,什么费用都不出,家属去工地找工程队时,他们却说慈亚波来工地时有言在先,必须照顾好自己,我们工程队除工资外,什么待遇都没有。无奈之下,他爱人找到了社区信访接待站,接待站的工作人员查找《劳动法》,找到了法律依据——用工单位必须负担在单位工作期间造成的工伤医疗费、工时费。最终,工地报销了4200元的医药费,双方持续近一年的纠纷得到了解决。
目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已经在全市286个社区全面建立起来,2010年共接待调解劳动争议2025件。“劳动争议找社区”正在江城深入人心。
上一篇:清浦法院积极化解劳动争议纠纷
下一篇:白白领易患“年关综合症”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