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何时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能实现全国运转
2011-03-30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从事民办教育十余年,面对农民工子女求学的种种障碍,王玉芬心急如焚。她说,虽然国家在2003年就已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但政策落实与实际情况还有很大距离,许多孩子面对着政策颁布多年后的“冷现实”。“农民工子女本就在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经费补助范围内,可当他们离开原籍时,相应的教育经费却没有随之流转。”这个政策的实行遇到了难题,并没与按照规定落实下去。

  “现在紧要的不是制定政策,而是落实好 政策,要认真检查和督促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好政策。”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玉芬代表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她说,在经费问题上,由于农民工子女离开原籍时,国家补助的公共教育经费没有随之流转,而流入地政府也没有将其教育经费纳入预算,因此接收学校很难拿到对应的补助。

  她建议,尝试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流转制度。“当农民工子女离开流出地时,其相应的教育经费可参照社保资金的方式流转,以减轻流入地财政和学校的负担。”

  此外,她还建议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接受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流入地政府给予财政转移支付,多渠道减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制度层面,王玉芬代表建议,针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为流入地城市教育扩容,同时,还要逐步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机制为常住地人口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围,突破户籍限制,试点开放城市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以后的升学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长效教育管理体制。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