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城市何时可以接纳他们?
2011-03-30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我到不同的城市打工只是想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得到城里人的认同,成为能和城里人一样的市民。”新生代民工赵友启说。他的愿望其实也是很多新生代民工的愿望,明明自己就是城市的建设者,可是却因为户籍原因总是遭到不公的待遇,他们希望在为城市服务的同时,城市也可以接纳他们。

  内蒙古近260多万的外出务工人员中,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有166万人,已经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一半还多。而新生代农民工和自己的父辈不同——父辈为了养家糊口到城市打工,心里感觉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而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褪去乡土气息,从穿着到思维都和城里的青年没什么两样。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我们和城里人一样,长期在城里工作、生活。但不平等的社会待遇,让我们处处觉得低人一等。”白吉庆说。

  今年28岁的白吉庆已经在城里打工10多年了,虽然已在城里娶妻生子,穿着和说话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可他却总感觉自己是个外乡人。

  “我和家人的户口还在农村,享受不到任何城里人的社会福利。”白吉庆说。

  白吉庆来自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农村,现在在呼和浩特市一家装潢公司当木工。他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渴望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住楼房,享受社会福利,子女能上好一点的学校,希望有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

  团内蒙古区委的《内蒙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主要有:身份不明确——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脱离了对土地的依赖,长时间在城里做工,但由于户籍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享受不到社会救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保险等社会保障,他们处在“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地位;工资待遇低——2010年内蒙古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加班获得的月平均工资也只有1300元,不足城市在岗职工月工资的47%,仅够维持本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社会上没有话语权——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忽视员工利益,员工和企业之间劳动争议缺乏沟通机制。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要想实现在务工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目标,必须至少享有医疗、养老等3种以上的社会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高晓路说,要想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要健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出台帮他们改善生活的政策。

  “高中毕业后就出来了,小时候也没干过什么农活,毕业后就跟着朋友一起出来打工。”赵友启说。

  来自内蒙古通辽市农村的赵友启,今年26岁,目前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一家私企的普通职工。 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赵友启在外打工8年,先后到过北京、重庆等大城市。

  据记者了解,像赵友启一样的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不一样,高中、技校、大专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他们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的发展。

  团内蒙古区委的《内蒙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调研报告》显示,92.4%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实现理想,其中50%的人表示将在务工城市安家。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一跨出校门便进入城市打工,他们不愿回乡务农,也不会务农。调研报告显示,只有8.5%的人选择将来回家种地。

  “同龄人都出去发展了,留在村里务农会被笑话。”赵友启觉得,他根本就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打工,不然真的不知道回乡能干什么,怎么生活下去。然而,在城市打工却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一年到头的打拼只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这让赵友启感到很是彷徨。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