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资五年翻番,政府可以做什么努力?
4月20日,《春城晚报》首席评论员姚文晖在“春城时评”博客发表文章指出,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所说的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这样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力争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的言谈,他认为“工资5年翻番”这件事,就像一只大蛋糕放在眼前,看到了它的色,闻到了它的香,可就是尝不到它的味儿。
其实,将“工资5年翻番”置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语境下,并非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尽管国家将“十二五”期间的GDP年均增幅控制在7%,但很多地方都制订了两位数的增长目标,其中预期达到年均增长15%的地区也不在少数。国人对GDP一向情有独钟,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惯性,以此分析,到“十二五”末,多数地区GDP翻番并无悬念,只要工资增幅与GDP增幅持平,“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落到实处,职工工资翻番就不难做到。然而,很多人依旧觉得“工资5年翻番”几乎不可能,依旧认为这只不过是有关部门画的一张饼。笔者以为,这是因为人们看不到“工资5年翻番”的实现路径,就像明明有一只大蛋糕放在眼前,且看到了它的色,闻到了它的香,可就是尝不到它的味儿。
人们之所以觉得“工资5年翻番”不靠谱,部分原因还在于他们对这些年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心存疑惑,从来都不靠谱。比如统计部门每年发布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大量私企员工、个体户和社会灵活就业人员从来就没有被计算在内,多数人都被“遗忘”了。大家翻翻自己的工资条,将现在的工资和5年前对比,看看有几个人觉得自己的工资“被增长速度符合有关部门的统计?别说与GDP同步,能赶上CPI就算不错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强制性规定的,只是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得靠市场来调节。换句话说,最终决定我们工资的,不是政府而是企业。所以,“工资5年翻番”在政府层面而言只能是个美好愿景,它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一个一个的企业。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劳动者收入增长方面,政府就无能为力。
企业给职工涨工资,需要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企业要有涨工资的能力。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政府就是拿刀逼着,企业也拿不出钱来给职工涨工资;其次,企业要有涨工资的意愿。商人以逐利为本性,“涨工资的意愿”绝非企业天生就有的,得靠制度来保证。在这两个方面,政府其实是大有可为的。比如,尽可能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轻税负,使之维持必要的利润;再比如,进一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倒逼企业萌生“涨工资的意愿”。当然,这需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改变资强劳弱的现状。
所以,与其空喊“工资5年翻番”,倒不如踏踏实实地为劳动者收入增长做一些基础性工作。笔者以为,首要在于,尽快将私企员工、个体户纳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不能再让虚浮的数据误导决策了。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给企业减税、给工会增权、限制国企高管年薪等多种措施,5年之后国人工资条上的数字比现在多一倍,还是有可能的。但愿到那时,房价和物价没翻番。
上一篇:涨工资,政府可以干预多少?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