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违规企业名称真的能和谐
4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通过官网又一次公布了2010年工商机关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十大典型案例。但是在这一次的公布结果中,与上以往不同的不知是内容。我们发现,这10个典型案例都没出现违法企业、商家、经营者的名字,而代之以“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丰台区××××建材市场”、“广州市××音响有限公司”、“××表行”、“成都××贸易有限公司”等。工商总局这一次居然将案例中所涉及的企业名称及经营者姓名全部隐去,而换之以“×”来代替。
“看到案例中的“某某某”,就很想知道究竟是哪家企业、哪个市场,“不打算去那家企业消费,如果要消费,也得小心点儿”。”有市民反映说。
“如果不点名,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而且相关责任者因为缺乏社会监督,事发后会依然我行我素”,在院校工作的张先生认为,企业最怕被曝光,工商部门为何要在违法事实清楚并已实施处罚的情况下,还要隐去违法者的“名称”?难道是顾及这些人的面子吗?这样的公布案例能起到震慑违法经营的作用吗?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案例由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供,但该局并未解释隐去企业名称的原因。有工商局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解释说,在公布典型案例时,主要是希望消费者能通过案例,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不公布企业名字主要是从社会稳定出发,共建和谐的考虑。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曝光企业都尽量不用‘某’代替,已经实现了全点名”,北京市消协副秘书长屈建辉告诉记者,在案例中曝光企业名称已成为消协惯例,既增强了消协的工作效果、影响力,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赞许。
记者发现,在市消协历次公布的消费维权案例、比较试验、公开点评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被点名,包括ZARA、飞利浦、苹果等著名企业,“公布企业名字,目的还是希望能引起企业的重视,督促企业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加强自律”,屈建辉表示,“企业应更明白自己承担的责任,同时消费者也有明白消费的知情权”。
上一篇:追逐硝烟的职场死亡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