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顾仲阳:发展县域经济应因地制宜 不必一味追求高精尖产业
2010-09-06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顾仲阳

  近日去西部调研,发现县域经济工业化明显加速,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工业园里都有什么项目?电子、生物、医药……当地领导自豪地介绍,为加快产业升级,他们上了不少高精尖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私下聊天,笔者追问:工业园里是否该同时多上点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便更好缓解就业压力?地方领导不以为然:“现在我们要集中精力搞产业升级,多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真有点顾不过来了 。”

  很显然,在地方领导眼里,高精尖产业成了香馍馍,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是烫手的山芋,甚至是产业升级的淘汰品。 笔者注意到,不少地方,除了返乡创业园里有一些农产品[19.18 1.21%]初级加工项目,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不多,亮点更是乏善可陈。

  劳动密集型产业真的过时了吗?高精尖产业,很多生产环节都是机器代替人工,容纳就业能力可想而知;劳动密集型产业,看起来并不时髦,但它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有专家估算,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况且,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也有较大升级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县域经济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少富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就业,压力着实不小。全国情况也是如此,农村还有1亿多过剩劳动力,城镇还有很多失业或零就业家庭,每年还有不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窝蜂地奔着高精尖产业去,谁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眼光再放远点。按照国际经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几乎是每个国家工业化必经阶段。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刚从初期迈入中期,今后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劳动力资源优势[2440.95 1.53%]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工业化的一大动力。

  产业升级是一个渐进过程,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型用了半个多世纪。产业转型升级当然意味着高技术含量,但同样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每个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都有产业高端,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淘汰品。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往深处挖,都能发现高精尖的产业制高点。比如,传统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产业链条的这头——生物育种是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条的那头——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少也都是高精尖产业。

  县域经济如何选择产业,如何处理高精尖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县域经济应该因地制宜着力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不必一味追求高精尖。从县情出发,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做深做透,三产联动,高精尖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打造当地产业核心竞争力,既可撑起一方经济,又能惠泽民生。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