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康:高校高就业率,怎能如此练成神话
日前,湖北省孝感学院称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了95%,其中音乐学院其就业率接近100%。然而根据调查发现,该校规定学生须在离校前上交就业证明和就业协议,未上交者将被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9月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湖北孝感学院通过扣发毕业证,来要求学生交就业证明,从而再以此证明学校的高就业率,这咄咄怪事让人实在胸口堵得慌。
首先,教育部早就明确强调,高校对欠缴学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严禁采取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简单化的管理方式。而孝感学院“反其道而为之”——教育部规定不允许扣发毕业证是吧,那就让学生必须交上就业证明,这样就可以既不违规,又能用数字体现学校的高就业率,为将来的招生宣传做好工程,何乐而不为?殊不知,这一规定赤裸裸地对学生进行“就业逼迫”,形成强制驱赶,实则更是变本加厉的违规。
其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有超过650万的毕业生进入职场,不少企业面对大量的新人变得更挑剔更谨慎,招聘门槛随之水涨船高。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难度提高,已成制约瓶颈。而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分比以往更大。四川省就在一个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解除率很高,有50%~70%的就业协议书,在学生办理报到手续之前需要办理解除手续。这其中,有的是学生签了但不报到,有的是虽然签了而毕业时单位却不复存在,还有的签了协议书,但之后发现与期望差距很大,又提出解约。这几种情况下,高校统计数据时仍冠以学生顺利就业,显然有失偏颇,并不公允。
再者,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以就业协议书为准绳,值得商榷。当就业协议书反映的真实就业情况越来越不真实,当其约束力和保障力越来越弱,就业率就会成为掺水的数据,不但对学生造成误导,更容易刮起浮夸旋风。以孝感学院为例,我们不排除即使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该校依然能笑傲江湖完成高就业率,但该校规定“学生须在离校前上交就业证明和就业协议,未上交者将被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招数,昭示着其总体就业95%和音乐学院就业100%的说法,很可能就藏有大猫腻。因此,笔者建议在考量就业率时,应抛弃就业协议书,而直接以劳动合同取而代之。
高校高就业率,竟能如此练成,让人唏嘘,让人反思。希望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别放任高校自说自话和强迫制造就业神话,最好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做抽样调查就业率,并对此进行科学分析。唯有如此,才会让各高校就业率的真实面目,毫不保留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作者:姜春康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