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为“资金缺口”而延长退休年龄,是对社保政策的误读
2010-09-15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日前有专家提出,因资金缺口拟建议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招致强烈反对。如果从老龄化的角度出发,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无可厚非。到了某个时候,“满城飘扬皆白发、全国尽是老疙瘩”,那么让我们这些老货撸撸袖子顶上去,没问题。可是从所谓的“基金缺口”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太财迷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1岁,专家的意图很直白:大家为社保基金一直贡献到65岁,然后大多数人仅享受6年养老待遇,如此,资金的缺口就弥补了,各位便不再是国家的负担了。

  实际上,人民从来不是国家的负担,这个国家也一直是依靠人民的牺牲支撑的,这些待遇优厚、把国家折腾得污七八糟的专家,才是人民最沉重的负担!

  应该说我国的经济很有特点,我国不是缺乏生产能力,而是发愁生产出来的大量东西没人买。不是因为大家已经吃饱了不消费,而是大家都没有钱消费,而改革以后,更是有钱也不敢消费。官方专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内需不足”,这个命名也算得才华横溢了。

  因此,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是我国当初着手搞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目的,当时的官方专家认为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是因为人民缺乏保障,不敢花钱,于是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诊断很准确,对策很积极、意义很重大。

  市场化以后,原来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全方位的社会主义保障取消了,迫使人民不得不大量攒钱,以应对这些必然性或者偶然性的大额支出,这无疑就是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解决人们这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能够放心地把收入投入消费,敢花钱,以拉动和支持本国的生产,也拉动就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然而,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是怎样解决的?各地的办法基本上都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就是收取在职职工的养老金、医保金,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生病人员的医疗金。

  这个办法并不合理,也不符合建设社保的初衷,因为,这只是把国民的主动储蓄变成了政府的强制储蓄,而社会保障的目的本来是降低储蓄率,你就是不强制储蓄,俺已经是太主动了。

  因此目前的社会保障,国家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投入,直到现在,各地政府社保基金仍有大量结余,就是说政府在社保方面不但没有负担,而且还赚了不少,上海挪用社保基金案就是因为这些大笔的结余让某些官员手痒难熬。

  这次,官方专家之所以着急,是因为温家宝总理的新政让基金结余急剧减少,在不远的将来,政府就不能从社保业务赚钱了,将无法依靠基金负担已参保人员的社会福利,需要用财税“补贴”。

  这份焦虑是没有道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本来就应该是税收分配的主要渠道之一,政府收税的目的,不是象封建社会那样仅仅用来养活官员、用来幸福地腐败,而是为了进行二次分配,以便让货币流动更充分。

  因此,社会保障是一项由国家财税负担的社会福利,而不是任何以赚钱为目的经营,而目前的社会保障,根本就没有使用税收,也根本谈不上税收意义上的社会福利,这样的社会保障,与其说是一项福利,不如说是借助国家的力量,拿走劳动者的劳动,去养活其他非劳动人员,所以缴费基数几乎总是高于实际收入,而缴费比例也逐年提高,现在的社保缴费已经超过了工资的一半以上。

  如今的社会保障已经变成了社会负担,它不但不能促进消费,而且迫使人们的收入更加微薄,更加无力消费。

  从保障的效果看,养老尤其是企业养老,早期基本上属于“吊命”式的,就是给你一点钱,让人能吃上饭,近几年,温家宝在养老方面比较积极,养老金分配幅度比较大,所以不少地方养老金甚至比普通工人的收入还要高一点,应该说保障水平还可以。如果没有孩子的话,退休职工、以及正常参保的职工基本上不必担心养老的问题了。

  医保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一般情况是小病不保(有起付线,低于某个额度不予报销),大病保一部分,这剩下的那部分仍然让人感到不安。住房就别提了,根本没有保障,好不容易来场“经济危机”,房价有回落的希望了,各地政府又“积极应对”,让人七上八下地。

  如此社会保障的结果是,如果有小孩,你仍然需要攒钱,准备他的教育费用、结婚时买房的费用,即使没有小孩,也需要攒一点钱,应付一下大病小灾的。那些房奴就更不用说了,自己哭吧,想攒也没钱。

  所以这个社会保障仍然有些名不副实,内需依旧萎靡不振。

  原因就在于,有关人员、官方专家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仍然停留于“以支定收、略有结余”上,从不认为社会保障是公共财政理所应当的支出项目。于是他一算十年以后会“收不抵支”了,马上着急起来,要求延长退休年龄。目前说是到65岁,你干脆延长到100岁,政府就一分钱都不用“支出”了,还可以快乐地结余:“一万亿啊一万亿”!

  这些专家确实有些太财迷了,不仅自己财迷,而且代表国家财迷。只要从老百姓那里扣出点钱来,立即死死地抱着数:“一万亿啊一万亿”!一点钱都不舍得分给老百姓,美其名曰“管好用好人民的钱”,管没管好先不说,至少人民是捞不着使用“人民的钱”了。

  中国人都好面子,这些年确实有些“好”不起了,国际上中国的形象就是“太能赚钱了”,一万亿啊一万亿!活生生把个物欲横流的美国给赚穷了,其实俺们纯的中国人真的没有这么贪婪。专家们,请努力做到财迷而不外露,注意点形象吧!做为一个中国人,俺是真觉得抬不起头来了。

  对于“人民”而言,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他们必须借助钱这个工具付出劳动、收获与分享成果。对于国家而言,钱只是一个数字、一种辅助流通的信用工具。对于腐败分子而言,这些不肯分配的钱,就是肥沃的土壤。

  人民不是不喜欢消费,只是缺乏保障、缺乏安全感,不敢消费。我国也不是没有内需,只是人民的钱老是到不了人民手里,这内需实在是缺乏表达的道具啊!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