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网-行业领先的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劳动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惠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嘉兴 长沙 长春 成都 常州 广州 贵阳 昆明 上海 深圳 泉州 石家庄 呼和浩特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南京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劳动法律网 > 劳动新闻 > 正文
劳动竞赛开展的三大要素
2011-03-17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我国目前的劳动环境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掌握不到位,劳动者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急需新时代的政府来解决。同时在 面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如何理解、开展、丰富、落实劳动竞赛,使劳动竞赛呈现出新的青春与活力,是当前必须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理解深化提高,全面认识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是工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传统优势。尽管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等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劳动竞赛以其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目标的指向性、活动的竞争性、成果的效益性、机制的激励性等特色,仍然彰显出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性。

  一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腾飞期和发展方式转变期。开展劳动竞赛,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比武等活动,已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效率助推器”、“优质催化剂”、“创新原动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创新品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劳动竞赛是培养职工学习能力的重要课堂,是提高职工操作技能的练兵赛场,是发挥职工能力才华的广阔舞台,是实现“既建精品又出人才”的有效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扎实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大军。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源泉。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锻造了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的成批涌现,生动诠释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形成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引导职工群众崇尚劳模、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保持工人阶级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创共享共赢。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长远目标来说,企业主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两者利益的实现都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传统的以“比、学、赶、帮、超”为标志的劳动竞赛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共赢机制、诚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利于增进劳动关系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推进和谐企业的创建。

  二、把握原则重点途径,认真开展劳动竞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求实创新,努力使劳动竞赛活动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把握劳动竞赛活动的五个原则。开展劳动竞赛必须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贴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开展劳动竞赛。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要坚持与时俱进,拓宽竞赛领域,深化竞赛内涵,创新竞赛方式,真正使之体现时代特征,充满时代气息,努力实现劳动竞赛常盛不衰、常赛常新。三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的原则。广大职工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人本性特色,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着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的内在动力。四是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原则。劳动竞赛的基本特色就在于其群众性。要坚持处理好劳动竞赛的覆盖面、参与面与奖励面的关系,使广大职工人人能参与、人人愿参与,参与就能受益,参与就能进步,参与就能提高劳动技能。五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原则。企业的类型千差万别,竞赛的内容各不相同。要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动静结合、纵横结合,做到长赛不断线,短赛攻关键,年年出新招。

  (二)把握劳动竞赛内容的五个重点。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竞赛内容上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要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动员广大职工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要围绕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劳动竞赛,通过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等职工创新活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这个重点,动员职工为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要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进展的要求,大力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开展比质量、比安全、比进度、比投资控制、比科技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三是要突出节约资源和生态建设这个重点,组织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建功立业。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为创建节约型企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教育职工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帮助职工掌握节约技能,引导职工改进工艺设备,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要突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这个重点,开展立志岗位成才、争做技术能手建功立业竞赛。通过举办职工职业技能运动会、技能大赛、名师带高徒、职业技能带头人等活动,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使技能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五是要突出建设“平安河南”和安全生产这个重点,继续深化“安康杯”建功立业竞赛。要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为目标,以“增强意识、建章立制、整改隐患、确保安全”为内容,将“安康杯”竞赛活动向重点建设领域延伸。

  (三)把握劳动竞赛形式的五个转变。要按照新时期劳动竞赛规律的新要求,适应职工群众的新期待,在竞赛形式上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劳动竞赛要围绕减少投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约化增长方式来展开,促进企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劳动竞赛的贡献力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要求,使得生产不仅对职工体能上有要求,而且对职工的智力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赛中,要实现科技带头人与工人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劳动热情和劳动技术结合,全面提高智力技能素质。三是劳动竞赛的组织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阶段性突击型与常态性长效型并重转变。既要注重对急难重的任务采取突击式的方法去攻坚克难,更要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机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四是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劳动竞赛所创造的财富应当让职工分享,这不仅是指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还包括使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职工获得职务晋升、学习深造机会等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五是劳动竞赛的工作格局要从单纯以工会为主向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为主、职工参与的社会化新格局转变。

  (四)把握劳动竞赛途径的四个结合。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劳动竞赛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劳动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发展是劳动竞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开展劳动竞赛必须做到与企业发展在目标上同向、决策上同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二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劳动竞赛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竞赛造就劳动模范,劳动模范促进劳动竞赛。要注重发现和积极推荐劳模典型,注重弘扬劳模的时代精神,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三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竞赛中,要注重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争做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职工。四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者通过劳动竞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应该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来分享,做到共创共享共赢。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组织协调创新,确保劳动竞赛实效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各级工会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在全省广大职工中掀起开展建功“十二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热潮。

  一是要注重协力推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关键在于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工会要切实承担起竞赛活动具体组织者的职责。

  二是要注重务实创新。要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竞赛形式,努力创新竞赛载体,真正使劳动竞赛实在、管用、有效,产生企业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应。

  三是要注重营造氛围。要着力营造舆论宣传的氛围,善于发现、总结、培养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竞赛活动的水平和效果,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竞赛活动的实践中,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四是要注重全员参与。劳动竞赛不仅要在国有企业开展,还要在非公企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开展,不仅要在一线职工中开展,还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都组织到竞赛中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交叉性的劳动竞赛,使竞赛活动让职工群众全员参与,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

  五是要注重常态运作。劳动竞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更加注重长效性,把劳动竞赛作为一个常态;更加注重习惯性,使劳动竞赛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更加注重科学性,使劳动竞赛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合一体;更加注重规律性,使劳动竞赛更加富有活力、富有成效。

  六是注重制度机制建设。要注意总结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把好的做法变成制度,好的制度变成政策。要坚持制度机制创新,着力建立健全劳动竞赛活动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使劳动竞赛始终旺盛生命力。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