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动者开辟维权“直达车”
奉贤区构筑“三个三”劳动争议调解格局,近80%的案件成功化解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呈井喷的态势,当年度仅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正式立案的案件就达1826件,比2007年同比上升了232.6%。近两年,劳动争议案件继续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尤其是一些群体性、突发性、疑难复杂性的劳动争议纠纷,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本着倾力服务大局、倾心执政为民精神,奉贤法院与奉贤人社局从细微处着手,强化服务理念,共同谋划,联手区总工会、区司法局、区企业联合会等各方资源,于2009年7月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多层次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构筑了“三个三”劳动争议调解格局,有效地化解和处理各类劳资纠纷,给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最便利的途径,进一步改善缓和劳资关系,为推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统计,自2009年7月至今,全区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共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达8000件,涉案人数12000多人,涉及金额9000多万,调解成功率近80%。
【案例】简易快速减轻诉累
奉贤区建立的“三个三”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其最大优势就是为劳动者开启了简易快速方便的维权“直达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劳动者的诉讼成本,减轻诉累。尤其对涉及职工工伤(职业病)待遇处理的案件,按现行法律规定,处理流程最多有13道程序,整个流程走完需要4年,耗时耗力不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调解则具有简易、快速、有效的优势,对一些事实清楚、鉴定等级和补偿标准明了的工伤案件,只要双方愿意调解,就能通过联调中心在法律范围内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矛盾,当场实现权益。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单位的赔偿款,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日前,四川籍来奉务工人员小李专程来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向仲裁员表达感激之情。年前,小李在一家包装制品公司工作时,手指不慎被机器轧伤。经医院治疗康复后,小李托朋友打听了赔偿的事,得知工伤需要先认定再鉴定,最后是赔偿,一年半载还不一定拿到钱。朋友建议她找联调中心进行调解,小李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来到联调中心咨询。负责接待的仲裁员陆敏给予了详细解释后,小李愿意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工伤赔偿。陆敏当即打电话与厂方联系,约定第二天进行调解。当天,小李与厂方代表当场,主持调解的陆敏明确告知,小李的伤势构成十级伤残,按照法律有关规定,厂方应作出相应的赔偿。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由单位在一周内一次性支付小李赔偿款35000元。
群体性纠纷快速消弭
劳动争议类案件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安宁。对一些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当事人上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8月份,陈某等19人从一家箱包制品有限公司离职,因离职后单位补偿金没有及时发放,职工们怒气冲冲来到镇调解站要求解决。这起案件案由简单,事实清楚,但由于劳资双方对补偿金的标准差距悬殊,无法达成共识,老板干脆迟迟不给钱,导致职工情绪十分激烈。他们扬言,此事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就找政府讨钱,或围堵在厂区内,不让工厂正常开工。
这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纠纷,引起了调解站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征得陈某等人同意后,他们当即通知箱包公司,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人员从法、理、情出发,督促用工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向职工详细解释解除劳动合同后补偿的标准。在调解员耐心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箱包公司第二天就向工人支付了全部补偿金共35724元。
法官调解心服口服
“有法官坐堂调解,我们信服!”凡进入仲裁诉讼的劳动争议案,往往已经通过企业内部、基层组织处理仍无法解决。这类案件较为复杂而棘手。许多当事人想尽快解决纠纷,但又担心基层组织调解有失公正。当法官参与调解时,这种担心也就随之消失。
3月14日下午五点多,已到了下班时间,但张明浩法官还在主持双方当事人的调解。
原告李铭和陆新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同在一家模具厂工作,由于公司经营业务发生变化,他们便双双离职跳槽,因加班工资的补偿与企业发生了纠纷。对法律略知一点的他俩,不愿通过基层调解组织解决,便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还准备上法院打官司。
对此,联调中心特意安排资深法官张明浩负责接待。该夫妇一到场就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在得到张法官满意解答后才放心接受调解,并与对方逐步达成一致意见。就在准备签订调解协议时,事情出现了变故,夫妻俩突然拿出公司以前出具给他们的借条,要求公司除支付商定的加班工资外,另支付借条所载款项。企业负责人见状一把抢过借条撕了个粉碎,双方情绪顿处于对持状态,调解陷入僵局。有着丰富经验的张法官没有放弃,他一方面对被告撕毁借条的行为给予严正警告,另一方面从法律规定和立法原意出发,就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向原告一遍遍解释,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耐心解答原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帮助核对每一次加班的时间。最终,双方态度逐渐平息,并达成调解协议,企业当场支付给李铭、陆新共计5500元。从下午一点到五点半,四个多小时的调解终于化解了一起激化的劳动纠纷。
【资料】“三个三”调解格局
一是“三级网络”,即企业内部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各镇、开发区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站,区层面设立劳动争议纠纷联调中心。
在用工规模大,劳动争议比较多的单位设立调解室,主要发挥基层工会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由工会干部负责处理并及时上报内部职工的各类纠纷,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劳资纠纷的蔓延。
在全区13个镇、开发区建立调解站,并在所属各社区设立了调解受理点。主要发挥人力资源保障、司法、工会等部门积极履行各自职能的作用。调解站由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及基层司法所、镇工会组织等有关人员组成,定时、定点、定人协调处理辖区内的各类劳资纠纷,力争将劳资矛盾控制在萌芽中,化解在源头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基层保障中心工作人员、监察协管员、外劳专管员等调解资源,强化调解力量;基层司法所将调解与普法相结合,加强劳动法知识宣传;企业联合会利用调解机会,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
区劳动争议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由区法院、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区司法局和区企业联合会共同参与组成。各成员单位派员坐堂调解,并共同参与对重大、突发性劳动争议纠纷的预防、协调和处理;指导镇级基层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组织各企业法人代表及基层调解员进行劳动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区法院还专门成立了劳动争议专项合议庭,积极提供法律服务,依法及时快速审理裁决。
二是“三个固定”,即三级调解网络做到有固定场所、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具体规定为,企业调解室凡在工作日期间,由工会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处理;镇、开发区的调解站每周一至五由各成员单位派人轮流到场调解;联调中心每周一至四,有人社局、法院、司法局及总工会、企业联合会等有关人员分别坐堂调解。凡基层调解组织未能调解的案件在进入仲裁程序前,引导当事人通过联调中心进行再次调解。
三是“三个最”,即建立三级网络的宗旨——以最简单的方式、最简易的程序、最快的速度化解矛盾,让劳动者及时获得合法权益的同时,企业能够尽早从纠纷中解脱,投入正常的运转。
具体运作
以联调中心为核心,将调解工作覆盖到全区各镇、开发区和所属社区。联调中心采用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协商、沟通。主要参与重大、突发性劳资矛盾的预防和处理;指导镇级基层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组织各企业法人代表及基层调解员进行劳动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
以自愿为前提,引导当事人尽可能通过基层调解组织先行调解,缩短处理周期,及时化解矛盾。
当事人通过调解已达成的和解协议,由法院实时进行司法确认,确保协议的法律效力。一旦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减少了诉讼程序,缩短了诉讼时间,方便了当事人。
【荣誉】
劳动争议专项合议庭获集体嘉奖
奉贤法院成立了劳动争议专项合议庭,合议庭法官定期轮流到联调中心参与调解,他们中既有荣立上海法院系统一等功的老法官,又有年富力强、多次获得嘉奖等荣誉的的年轻法官。法官们总是在完成好繁重的审判任务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联调中心调解工作,并积极开展巡回宣讲、模拟法庭等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深受群众欢迎。
2010年,合议庭所在的民三庭荣获集体嘉奖、世博先进集体等称号。
奉贤仲裁“巾帼岗”打造特色
今年3月妇女节之前,奉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授予奉贤“五一巾帼示范岗”的荣誉称号,两位女仲裁员分别获得了市、区世博先进个人荣誉。一直以来,奉贤仲裁院的女仲裁员们兢兢业业,打造出了一支“巾帼”团队。
在奉贤劳动仲裁院,28名工作人员中,女职工达到80%,性别比例失调。在调处劳资纠纷的生猛战线上,这完全可以成为工作不利的托词。但在奉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女职工比例高、年轻人多并没有成为弱点,反而凸显出女同志工作细腻,调解成功率高的优势。
这些女职工分布在受理、调解、仲裁等各业务岗位,其中有两位年轻母亲担任着仲裁庭长的重要职务。另五位年轻的仲裁员也已成为“准妈妈”。
面对大量的仲裁案件,无论是受理接待人员,还是日常办案人员,都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量。面对有时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们能够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想方设法对当事人进行解释、引导、调解。为提高调解能力和调解技巧,她们在参加市、区业务培训的基础上,还不定时地前往法院参加旁听案件审理和调解。正是她们耐心仔细、注重调解的工作,使仲裁案件的调解率有了提高,也使她们的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
下一篇:独董制度不堪一击的地产业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